(1)溫度調節

辣椒定植后,低溫季節5~7天內密封大棚,使棚溫維持在30℃左右,促進緩苗。如果定植后棚內溫度高于35℃,就要加強通風,使溫度降至30℃左右。緩苗后,即可開始通風。辣椒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5℃~30℃。低于15℃時,生長極其緩慢,授粉、受精不良,很容易造成落花、落果;溫度降到10℃以下時,不開花,造成花粉大量死亡,落花,果實難長大;溫度升到35℃以上時,花粉變態或不孕,因不能受精而落花。大棚內的溫度可以通過通風來調節。溫度過低時,密封通風口保溫,使棚外的冷空氣無法進入,溫度過高時,可先打開兩頭的門進行通風,隨著棚溫的升高,打開兩側的薄膜進行放風,并逐漸加大通風強度。注意每天調換放風的位置,以保持棚內不同部位的溫度和辣椒生長的均勻。當棚內溫度降至適溫下限時,要將放風口及門封好。當夜間外界最低溫度不低于15℃時,晝夜都要通風。總之,盡可能使棚內溫度長時間維持在各出有階段的適宜范圍內。通風適宜可使植株生長矮壯,節間短,坐果率高。

(2)濕度管理

辣椒生長的適宜空氣相對濕度為50%~60%,土壤相對濕度為80%左右。大棚栽培辣椒最怕濕度過大,空氣濕度過大易引起植株徒長,導致落花落果,并使病害發生嚴重。通風是降低濕度的主要措施,但通風又與保溫相矛盾,因此,低溫季節時要在晴天中午氣溫較高時通風,且時間不能過長,以免溫度降低過大使植株受冷害。

生長前期植株小,水分蒸騰量也小,需水量少,一般采用小水點蔸的方法,既可滿足幼苗生長的需要,也不會降低地溫。緩苗后到門果采收前,中耕2次,并進行蹲苗,期間一般很少澆水。開始采收后,要保證水分的供應。水分過少會抑制辣椒的生長,使植株矮小,花果減少,影響產量;水分過多又易引起徒長,導致落花落果。因此,土壤濕度應控制在濕潤狀態。過于干旱可采用溝灌,急灌、急排。灌后加大通風,排出濕氣。

(3)追肥

大棚辣椒定植后7~10天,已經緩苗時追肥1次,用腐熟的糞水或復合肥溶液淋蔸,促進發根。第1層果實采收時,再加強追肥,一般15天左右追肥1次。但棚內光線弱,植株易徒長,因此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施磷、鉀肥。生產上,可用稀糞水與復合肥交替使用,施用量根據植株的生長情況而定。生長后期可適當增施氮肥,以尿素為主,每次畝施尿素15千克。

土壤追肥可與葉面追肥相結合,特別是在辣椒生長中后期,為防止早衰,可每隔7~10天葉面噴施1次復合肥或磷酸二氫鉀,濃度為0.3%,溫度高時濃度宜低。

(4)光照

大棚由于薄膜覆蓋阻擋了一部分陽光,加上薄膜的老化、塵埃的污染,或水滴等的影響,透光性大大降低。為了改善光照條件,要保持膜面的清潔,經常洗刷薄膜,降低棚內濕度,減少水滴凝聚,提高透光率。

(5)中耕、培土、除草和整枝

大棚辣椒中耕、培土和除草與露地栽培基本相同。在第1果坐果后,植株自下而上會長出很多側枝,嚴重影響辣椒的開花和坐果。因此,要及時將門果以下的側枝連葉片全部摘除,以利于通風,減少病害的發生,同時疏剪過于細弱的枝條,以節省養分,利于透光。

另外,大棚辣椒生長旺盛,株型高大,結果多,枝條容易折斷或植株容易倒伏。為了防止倒伏,可用繩進行吊枝或用竹竿水平搭架固定植株。

(6)保花保果

由于溫度低、光照弱、濕度大,大棚辣椒常發生落花、落果、落葉現象,特別是些不耐弱光的品種。為了提高大相辣奴的坐果率,可用20~25毫克/千克的2.4-D抹花或30~50毫克/千克的防落素噴花,防止花柄離層的形成,誘導營養物質向子房運轉,提高坐果率。一般在上午10:00以前進行抹花,10:00以后由于溫度升高,濃度過高易產生藥害。扣棚期間處理4~5次。



編輯:石慧芳

審核專家:華南農大教授博導 曹必好

[原創]塑料大棚辣椒怎樣管理

圖文簡介

塑料大棚辣椒的溫度、濕度、追肥、光照、中耕、培土、除草和整枝、保花保果技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