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白堊病又名石灰蜂子,是蜜蜂幼蟲的一種傳染性病害,多發生于春季或初夏,特別是在陰雨潮濕的環境條件下容易發生。
(1)癥狀與診斷
患白堊病的蜜蜂幼蟲是在巢房封蓋之后死亡的。4日齡幼蟲對白堊病的易感性最高,幼蟲染病后,蟲體即開始腫脹并長出白色的絨毛,充滿巢房,體形可呈巢房的六邊形狀,然后皺縮、變硬,房蓋常常被工蜂咬開。病蟲變為白色的塊狀是此病的主要特征。死蟲體上長出的白毛是蜜蜂子囊球菌長出的氣生菌絲,等到長出子實體后,病死幼蟲的尸體便帶有暗灰色或黑色點狀物,有時整個蟲尸都變為黑色,蟲尸很容易從巢房中取出。
雄蜂的幼蟲常常比工蜂的幼蟲更容易感染白堊病,這是由于氣候寒冷時蜂群結團,蜂巢外緣幼蟲常常是雄蜂幼蟲,護脾的蜜蜂數量不足以維持足夠的巢溫,而使其容易受染。白堊病嚴重時在巢門前能找到塊狀的干蟲尸。
(2)發生與傳播
白堊病是通過被污染的幼蟲飼料傳染的。當蜜蜂幼蟲吞進混在飼料中的蜜蜂子囊球菌的孢子后,孢子在腸腔中發芽,并且在腸腔特別是在后腸末端長出菌絲,菌絲穿過腸壁,破壞后腸末端常常留下前端不受影響。等到幼蟲出現病征時,蜜蜂子囊球菌的氣生菌絲便出現在病蟲體表。蜜蜂子囊球菌不在成年蜂體內繁殖。
(3)無藥殘防治方法
方法一:換箱換脾。首先將病群內所有的患病幼蟲脾和發霉的蜜粉脾全部撤出,另換入清潔的空脾供蜂王產卵。換下來的巢脾經硫黃熏蒸消毒后使用。
方法二:病蜂群經換箱換脾后,要及時進行藥物治療,即用制霉菌素飼喂,每升50%糖水加本品200毫克,隔3天1次,連用5次。采蜜期停止使用。
(4)常用的中藥處方
處方一:土茯苓60克、苦參40克,加水1000煎液,得藥液500毫升;枯礬50克、冰片10克,研成極細末,兌入藥液中,待其溶解后,加入新潔爾滅液20毫升,隔日噴脾1次,連噴4~5次為1個療程。癥狀控制后,為防止復發,可間隔1周后再治療2~3次。
處方二:春繁時在巢門口內側或箱底撒一把食鹽(約100~150克)使出入蜂巢的蜜蜂均從鹽粉上通過,這樣就以蜜蜂為媒介,使食鹽遍布全巢,從而起到消毒滅菌的作用。1年內撒鹽3次,基本上可控制病菌引起的各種蜂病的發生,對白堊病有特效。
處方三:用老的生大蒜,一群約0.5千克,去皮,將蒜瓣搗碎,均勻放于蜂箱內底板上,讓蜜蜂自由舔食,4天換1次,連放4次。
處方四:用10個左右的蒜瓣搗爛,兌入適量水,噴蜂和脾,箱內四壁和巢門都要噴到,此法不傷蜂和幼蟲。
編輯:孫苑琪
審核專家:山西農業大學教授 姜玉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