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舍內育雛方式,可分為平面飼養和立體飼養兩種方式。

(一)平面飼養按地面形式不同,可分為以下兩種:

(1)地面平養。育雛室內經清潔消毒后,按每平方米地面撒上0.5~1斤生石灰,然后鋪上切短的稻草、刨花、木糠、蔗渣等墊料,要求墊料清潔、干燥、不發霉、不結塊。其厚度約4~5厘米以上,開始養雞,以后定期增鋪墊料,直到墊料厚度達15~20厘米為止。當出現墊料局部潮濕,便局部更換,直到最后轉群時一次性將墊料清除。其優點是:①無需設備,投資少,方法簡單易行,農家容易辦到;②厚墊料因發酵產熱,墊料溫度均勻,有利于雞群分散活動;③雛雞可扒翻墊料,增加活動量,促進其生長發育,減少啄癖的發生。缺點是:需經常增添墊料費工費力,占地面積大,管理不太方便;雛雞容易感染球蟲等疾病,成活率較低。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方法是:分隔成區,每個小區可養50~70只,保持地面和墊草的干燥。

(2)網上或柵上飼養。雞飼養在離地面60厘米以上高度的金屬網、木條或竹笪上,稱為網上或柵上飼養。較適用于氣候炎熱潮濕地區。其優點是:①網上飼養的雞因不與糞便接觸,防止和減少了由糞便傳染機會,特別是球蟲病的危險;②節省墊料和勞力,有利于機械化清糞;③由于每床雞數不大,很少發生堆壓死亡現象。管理非常方便。缺點是需要一定的投資。

(二)立體飼養(籠養)。適用于集約化、工廠化養雞生產,有雛數量大但又缺少足夠房舍的養雞戶,均可創造條件采用多層籠育的飼養方式。其優點是:可提高地面的利用率,有利于機械化或自動化生產,節省墊料開支,飼料轉化率高,雞生長整齊,成活率高。其缺點是:設備投資大,工藝要求較高,需要全價的營養飼料以及較高的管理技術和周密的免疫程序。


編輯:柳曉林

審核專家:山西省養殖技術試驗基地生產部長 左珍環

[原創]幾種育雛的飼養方式

圖文簡介

常用舍內育雛方式,可分為平面飼養和立體飼養兩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