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分娩的母羊,在羊膜破后10分鐘左右,羔羊即可產出。正常胎位的羔羊出生時,一般兩條前肢和頭部先出,少數后肢先出。人工接產的目的是防止母羊難產或因產程過長造成胎羊窒息死亡。產雙羔時,先后間隔時間在5~30分鐘或1小時以上。當母羊產出第一只羔羊以后,須注意檢查是否還有未產的羔羊。若母羊仍有表現不安、臥地不起或起立后又重新躺下努責的情況,可用手掌在母羊腹部前方適當用力向上推舉,若是雙羔,則能觸到一個硬而光滑的羔體。羔羊產出后,應迅速用干凈紗布將羔羊口、鼻中的黏液擦干凈,以免造成呼吸困難、窒息死亡或者黏液被吸入氣管引起異物性肺炎。胎羊產出后,因受外界冷空氣刺激,肺部開始活動。有時遇有假死現象,可將羔羊浸在40℃左右的溫水中,同時進行人工呼吸,按壓胸部兩側,或向鼻孔吹氣,使其復蘇。胎兒的舌頭如明顯發涼,則很少有復活的希望。
分娩完畢,若母羊乳房周圍和股內側毛太長影響羔羊哺乳時,應及時剪去長毛。隨后用溫和的消毒水洗滌乳房,擦干后,擠去最先幾滴初乳,輔助羔羊吃奶。在羔羊毛干后稱重,進行羔羊登記編號。胎衣通常在產后半小時到2~3小時排出。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 毛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