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泌乳初期的飼養
奶牛產后泌乳量迅速增加,代謝異常旺盛。如果精飼料飼喂過多,極易導致瘤胃酸中毒,并誘發其他疾病,特別是蹄葉炎。因此,泌乳初期傳統的飼養方法多采用保守方法,即以恢復奶牛體質為主要目的,以惡露排凈、乳房消腫等為主要標志。主要手段是在飼喂上有意識降低日糧營養濃度,以粗飼料為主,延長增喂精料的時間,不喂或少喂塊根等多汁類飼料、青貯飼料和糟渣類飼料。但傳統飼養方法存在一個嚴重問題,特別是對高產奶牛問題更加嚴重。奶牛產后體況損失大、食欲差、采食量低,加上泌乳量快速增加,對營養物質需求量急劇增大,即使采用高營養濃度的日糧仍不能滿足奶牛的需要,而保守飼養方法使用的日糧營養濃度很低,這就會導致奶牛體況嚴重下降,影響奶牛健康和泌乳量。因此,在實際飼養中,必須根據奶牛消化機能、乳房水腫及惡露排出等情況靈活飼養,切忌生搬硬套飼養標準或飼養方案。
(2)泌乳初期的管理
泌乳初期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以后各階段的泌乳量和奶牛的健康。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泌乳初期的管理。
①擠奶。奶牛分娩后,第一次擠奶的時間越早越好。提前擠奶,有助于產后胎衣的排出。同時,能使初生犢牛及早吃上初乳,有利于犢牛的健康。
②乳房護理。分娩后,乳房水腫嚴重,在每次擠奶時都應加強熱敷和按摩,并適當增加擠奶次數。每天擠奶3次以上,這樣能促進乳房水腫更快消失。如果乳房消腫較慢,可用40%的硫酸鎂溫水洗滌,并按摩乳房,這樣可以加快水腫的消失。
③胎衣檢測。分娩后,要仔細觀察胎衣排出情況。一般分娩后4~8小時胎衣即可自行脫落,脫落后應立即移走,以防奶牛吃掉,引起瓣胃堵塞。
④消毒。產后4~5天內,每天堅持消毒后軀一次,重點是臀部、尾根和外陰部,要將惡露徹底洗凈。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陽曲縣畜牧局中級獸醫師 劉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