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飼養工作
奶牛在干乳后期臨近分娩,這一階段除應注意干乳期的一般飼養要求外,還應視母牛的體況和乳房腫脹程度等情況靈活把握,做好一些特殊的飼養工作。
①對營養狀況不良的母牛,應增加精料喂量。產前7~10天,由于子宮和胎兒壓迫消化道,加上血液中雌激素和皮質醇濃度升高,使奶牛采食量大幅度下降。因此,要增加日糧營養濃度,以保證奶牛營養需要。但產前精料的最大喂量不宜超過體重的1%。
②母牛臨產前應盡量避免乳房腫脹的發生。母牛臨產前一周會發生乳房腫脹。如果情況嚴重,應減少糟渣類飼料的喂量。臨產前2~3天,日糧中適量添加小麥麩以增加飼料的輕瀉性,防止便秘。如果乳房水腫嚴重,應降低精料喂量,同時減少食鹽喂量。
③日糧的改變或過渡。日糧粗飼料應以優質飼草為主,以增進奶牛對粗飼料的食欲。日糧同時逐步向產后日糧過渡,每天飼喂一定量的玉米青貯,可有效避免產后因日糧變動過大而影響奶牛食欲。
④日糧添加維生索和微量元素。在圍產前期奶牛的日糧中添加足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使奶牛肌體在產前對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產生相應的貯備,對產后子宮的恢復、提高產后配種受胎率、降低乳房炎發病率、提高產奶量均具有良好作用。
⑤預防奶牛產后酮病的發生。根據母牛體況,采取相應措施,預防奶牛產后酮病的發生,是這一階段飼養的主要任務之一。 在分娩前7~10天一次灌服320克丙烯乙二醇,可有效降低體脂肪的分解代謝,預防產后酮病的發生;在分娩前2周和產后最初10天內,每天飼喂6~12克煙酸,可有效降低血酮的含量。
⑥適當降低日糧中鈣的含量。一般將鈣含量由占日糧干物質的0.6%降低到0.2%。
⑦在日糧中添加陰離子礦物鹽。在圍產前期奶牛日糧中添加陰離子鹽,可有效降低血液和尿液pH,促進分娩后日糧鈣的吸收和代謝,提高血鈣水平,減少乳熱癥的發生。常用陰離于礦物鹽有氯化銨、硫酸銨、硫酸鎂、氯化鎂、氯化鈣、硫酸鈣等。
(2)管理工作
干乳后期亦即圍產前期,管理的重點是做好保健工作,預防生殖道和乳腺的感染,防止代謝性疾病的發生。
①奶牛產前處理。奶牛在產前7~10天應轉入產房,進行產前檢查后,由專人進行護理,隨時注意觀察奶牛的變化。母牛后軀及四肢用2%~3%來蘇兒溶液洗刷、消毒后,方可轉入產房,并辦理好轉群記錄登記和移交工作。天氣晴朗時,要驅牛出產房做逍遙運動。在奶牛預產期前1~2天,應密切觀察臨產征候的出現,并提前做好接產和助產準備。
②產房處理。產房門口設單獨的消毒池或消毒間。產房應預先用2%火堿水噴灑消毒,沖洗干凈后鋪上清潔、干燥的墊草,并建立日常清潔消毒制度。要保持牛床清潔,勤換墊草。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陽曲縣畜牧局中級獸醫師 劉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