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寄生蟲病的防治應當掌握以下4個基本原則。
(1)強化驅蟲意識,掌握驅蟲技術
提高獸醫技術人員以及養殖人員對牛寄生蟲病的認識,讓養殖人員真正認識到其危害和特點,掌握寄生蟲病的防治要點。
(2)應用青干草和青貯飼料
青草飼養和野外放牧時間長,相應的寄生中感染機會增大。由于干草和青貯飼料經過干燥或發酵,多數寄生蟲幼蟲和蟲卵被殺死,因此調整飼料類型,可以降低牛感染寄生蟲病的幾率。
(3)環境衛生和糞便無害化處理
一般牛場常用的消毒劑對寄生蟲蟲卵和卵囊無效,因此做好環境衛生是減少和預防寄生蟲感染的重要環節。一是盡可能地減少牛與寄生蟲感染源的接觸,經常消除糞便,既可減少牛與寄生蟲蟲卵、卵囊和幼蟲的接觸機會,又可以有效地降低寄生蟲病等病原體的擴散,保持飼料飲水不受污染;二是殺滅外界環境中的病原體,糞便集中堆積發酵,利用生物熱殺滅蟲卵、卵囊和幼蟲,同時殺滅寄生蟲的中間宿主或媒介。
(4)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規程
結合診斷和監測結果,選擇相應的藥物,進行有效驅蟲。根據需要,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聯合用藥,發揮藥物的協同作用,既能擴大驅蟲范圍,提高藥效,又可以減少用藥次數,降低成本。另外還要注意選擇劑型,可選用片劑、針劑、混懸劑等,進行口服、注射和涂搽或結合使用。驅蟲藥的選擇應以高效、廣譜、低毒、無殘留、無毒副作用、使用方便為原則。
①寄生中的防治措施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消除各種致病因素。對本地牛寄生蟲病的流行情況認真調查,并制定適合當地牛群的預防和驅蟲計劃。
②控制或消除傳染源,春季對犢牛牛群進行驅蟲普查工作,發現病牛要及時驅蟲。驅蟲后,及時收集奶牛排出的蟲體和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病原散播。
③切斷傳播途徑,減少或消除傳染機會。夏、秋季進行全面的滅蚊蠅工作,并各進行一次檢查疥螨、虱子等體表寄生蟲的工作,殺滅外界環境中的蟲卵、幼蟲、成蟲等,殺滅老鼠等傳播媒介。
④加強牛群飼養,飼喂優質飼料,防止飼料、飲水被病原體污染,在牛體上噴灑殺蟲劑、避蟲劑,防止吸血昆蟲叮咬等。
⑤加強牛群管理,保持飲水、飼料、廄舍及周圍環境衛生。嚴禁購買肝片吸蟲病流行疫區的水生飼料作為牛的粗飼料;嚴禁在疫區有蜱的小叢林放牧和有釘螺的河流中飲水,以免感染焦蟲病和血吸蟲病等。
⑥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進行驅蟲,定時化驗,定時檢查,逐個治療。每年的6~9月份,在流行焦蟲病的疫區要定期進行牛群體表檢查,重點做好滅蜱工作;10月份,對牛群進行一次肝片吸蟲的預防、驅蟲工作。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陽曲縣畜牧局中級獸醫師 劉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