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播種育苗。將杜仲自然成熟的種子秋季直播于圃地,任其自然腐爛吸水,翌春可正常發芽出苗。如秋冬采種,春播前要進行種子處理,方法如下:
①熱水浸燙。將種子放人60攝氏度的熱水中浸燙,邊浸燙邊攪拌,當水溫降至20攝氏度時,使其在20攝氏度下浸泡2~3天,浸泡期間每天早晚都要換一次溫水,當種子膨脹、種皮軟化后撈出,拌以草木灰或細千土,即可播種。
②濕沙層積。將種子用冷水浸泡2~3天,撈出稍晾千后、混拌2~3倍量濕沙,放人木箱等容器中,保持濕潤,經15~20天,待大多數種子露白時,即可取出播種。
秦嶺、黃河以北和高寒山區,適宜春播;長江以南,適宜冬播;兩地之間,冬春均可播種。冬播在11~12月,即隨采種隨播種;春播在2~3月,當地溫穩定在10攝氏度以上時播種。
選擇疏松、肥沃濕潤、排灌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的土壤作為苗圃地。播種前施足底肥。播種方法多用條播,在床面按20~25厘米的行距開溝,溝深3~4厘米,播幅6~10厘米,播后覆蓋細土2厘米,每667米播種量5~10千克。播種后應澆透水,床面用稻草覆蓋,以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后逐漸撤去覆蓋的稻草。
剛出土的幼苗怕烈日、干旱,仍需適當遮陽或及時灌溉。幼苗長出3~5片真葉時,進行間苗,保持株距5~8厘米,每667米2留苗3萬~4萬株。幼苗進人生長期,除進行松土除草外,特別要注意立枯病的防治。為使幼苗生長迅速、健壯,苗期應追肥3次。第一次在苗高6~7厘米時進行,以后每月迫肥1次。每次每667米施稀釋的人、畜糞尿2500千克,加過磷酸鈣5.0~7.5千克,在秋季追肥應控制氮肥的用量,增加磷、鉀肥用量,促進苗木充分木質化。
(2)扦插育苗。早春萌動前選用一年生粗壯枝條,將其剪成10~15厘米長,每個插條3~5個節,插條上部平截,下端剪成馬耳斜面。然后,將插條插人床內,插入深度為插條長度的2/3,株距7~10厘米,行距20厘米,插后保持土壤濕潤。
編輯:禹燕
審核專家:山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教授級高工 王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