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豐產栽培,杜仲造林地應選擇在避風向陽的緩坡、山腳及山腹以下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pH5.0~7.5的土壤上。土層深厚的石灰巖山地營造杜仲林,也能取得良好效果。除營造大面積成片林外,還應提倡充分利用四旁栽植。
溫暖地區可在冬季或春季進行栽植,寒冷地區宜在春季栽植。種植穴為80厘米×80厘米×30厘米,每穴施人廄肥(或堆肥)適量,餅肥0.1千克作基肥,酸度過強的林地施入火燒土效果甚好。栽植的苗木要求是地徑0.8厘米,苗高0.8米以上,根系完整的壯苗。栽植密度視作業方式而定。根據經營目的及造林立地條件,主要分為喬林、矮林兩種作業方式。
(1)喬林作業。采用主干型栽培,即將杜仲林培育成高大的、發育健壯的大喬木,以獲得含膠量多的樹皮和種子。喬林作業采用株行距為2米×3米或3米×3米,要求林地土壤肥沃,密度較稀時雌株應占比例90%左右。林木達工藝成熟齡時,皆伐剝皮藥用及利用木材。
(2)矮林作業。主要用于采葉型裁培,即利用杜仲有多干叢生和萌芽力強的特性,使其成灌木狀,目的在于獲得產量較多的葉片及枝皮。矮林作業株行距1.5米×2.0米或2米×2米,適用于林地土壤條件較差、氣候較寒冷地區。具體方法:定植后第三年冬季,在離地30~50厘米處截干(平茬),截后要施肥培土。以后每隔2~3年在夏季截干伐枝一次,以收獲枝皮和樹葉,經多次截干伐枝后,萌芽能力衰退,可全部挖起,利用根皮。
編輯:禹燕
審核專家:山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教授級高工 王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