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樹皮采收。定植10~15年的杜仲樹,其皮可采收人藥、①砍伐剝皮法。每年4~5月樹液開始流動時采收,先從樹干基部約20厘米處沿樹干環割一刀,再在其上每隔80厘米環割一刀,于兩環割間筆直縱向割一刀,割后將樹皮剝下,樹干基部皮剝完后把樹砍倒,繼續剝樹干上部及樹枝上的皮,不合長度的可作為碎皮。

采伐后的樹樁仍可發芽更新,選留1個萌條,生長7~8年后又能砍伐剝皮。

②剝皮再生技術。4~6月,不砍伐樹只剝取樹上的部分樹皮,讓其繼續生長新皮。采用環剝的杜仲樹,宜選用樹干挺直,生長旺盛的植株,剝皮前3~5天適當澆水,以增加樹液易于剝取。操作時先在樹干分枝處的下面和樹干基部離地面20厘米處分別環割一刀,然后 在兩環割處之間縱向割一刀, 并從縱向刀割處向兩側剝皮。

注意事項:最好選擇陰天進行,避免在雨天剝皮,同時要避免烈日暴曬;環割及縱割時,注意人刀深度以不傷木質部為宜;剝皮時不能讓剝皮工具、指甲等碰傷木質部表面的幼嫩部分,也不能用手觸摸;剝皮后,再將原皮輕輕復原蓋上,用線繩松松捆上,隔一段時間后再將原皮取下加工。剝后也可用塑料薄膜遮蓋,防止水分過量蒸發或淋雨,24 小時內避免日光直射。一般在剝皮后3~4天表面出現淡黃綠色,表明已開始長新皮。

剝下的樹皮用開水淋燙后攤開,兩張內皮相對并壓平,再層層重疊放于稻草墊底的平地上,上蓋木板,加重物壓實,四周用稻草圍嚴,使其發“汗”1周后,當內皮呈紫褐色時,取出曬干,刮去粗皮即成商品。

(2)藥用葉的采收。一般栽后第三年即可采葉,采葉適宜時期為霜降前后、樹葉未黃前。采葉過遲,樹葉發黃,不宜人藥;過早則影響生長。采葉方法可由枝上摘取,盡量不傷側枝及越冬休眠芽。

采收的杜仲葉應及時攤開,并鋪于竹席或潔凈的地面上,置通風處陰干,以保持綠色,不能發黃;有條件的可在烘房進行干燥處理,當達到氣干狀態,含水量不超過10%時,即可裝袋置通風處貯藏備用。



編輯:禹燕

審核專家:山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教授級高工 王加強

[原創]杜仲皮葉采收技術

圖文簡介

杜仲全身都是寶其葉、皮及種子既是藥品、天然保健品又是提取杜仲膠的原料。杜仲的采收和貯藏直接影響其產量的高低和質量的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