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衛生部曾頒發《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要求開展健康體檢業務的醫療機構“至少具有2名具有內科或外科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執業醫師,每個臨床檢查科室至少具有1名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執業醫師;至少具有10名注冊護士”。然而,由于醫療衛生人才的匱乏,一些專業科室尤其缺乏符合資質的醫生。對于體檢本身,我們不能因個別體檢機構、個別人的經歷、個別事件的發生而“因噎廢食”。但選擇什么樣的體檢機構、做什么樣的檢查,卻真的是一個學問。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6月6日,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鎮衛生院醫生在老年活動中心為老年人免費體檢。(曾雙全/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我們需要體檢嗎?隨著環境污染的加重、生活節奏的加快、快餐飲食的流行,惡性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發病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很多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或者一些惡性腫瘤,在疾病早期并沒有癥狀表現出來,因此不注意體檢的人往往已經患病卻不知情,直到疾病這顆“炸彈”爆炸,引發了嚴重后果。從健康、亞健康到早期病變,最后發展到疾病晚期,這可能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期間的變化不會被患者輕易察覺。而等到患者有所察覺時,卻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期。所以,僅憑自我感覺來判斷自己身體是否健康是不夠的,我們需要依靠科學的檢查方法來給身體做定期的“健康考核”,讓醫生和專業儀器幫我們發現疾病的“蛛絲馬跡”。

那么,我們應如何選擇體檢機構?

目前市面上可以選擇的體檢機構有:大醫院的體檢中心、專門的體檢機構,還有各種團購網站上提供的折扣體檢。不少朋友會覺得眼花繚亂,該如何選擇體檢機構呢?其實,并不一定大醫院的體檢中心就好、折扣多的體檢機構就不可信。為健康買單,要多關注體檢機構的資質、設備、醫師水平、口碑相傳、網上評論等等,價格上也要“貨比三家”。選擇體檢機構重點考慮以下兩個因素:

第一,體檢機構的服務和管理水平。比如說,體檢環境是否干凈整潔有序,體檢前是否提供體檢項目的選擇建議、告知體檢注意事項,體檢全程是否有專人引導解釋,體檢后是否有長期的保健指導和健康干預、并且主動提醒下次體檢時間等等。

第二,醫生的專業能力與責任心。儀器設備檢查結果的解讀主要依靠醫生的專業能力,而一些細微征兆的發現更需要依靠醫生的技術經驗和工作責任心。如果體檢醫生態度認真、仔細、有耐心,體檢時能對提出的問題認真、清晰地解答,體檢后也能夠及時準確地告知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專業性的建議,那么這種體檢機構就是值得選擇的。

以下四類人群尤其應該重視體檢:

1.精神壓力大的人。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中年人是職場的主力。張愛玲在《半生緣》里有句經典語錄:“中年以后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所以精神壓力比較大的職場人,特別要關注自己的健康,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庭、對社會負責。

2.已經患有慢性病的人。如果已有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的異常,或者患有肝病、胃病、心臟病等,無論任何年齡階段,都要格外重視體檢。由于慢性病會持續影響到多個身體器官,所以體檢時不能只關注某個指標,要重視身體各系統的變化。

3.某種疾病有家族史的人。很多疾病都有家族史,如高血壓、糖尿病和某些惡性腫瘤。如果自己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這些疾病,就要重視體檢,特別是要有針對性地監控相關指標,及時發現疾病的苗頭。

4.工作環境惡劣的人。惡劣環境下工作的人,特別要重視職業病的發病,比如礦工要注意矽肺病的檢查,化工廠工人要注意急慢性中毒,重視肺、肝、腎等臟器、血液系統及某些腫瘤的檢查等。

此外,友情提醒青壯年要特別重視體檢。青壯年人群是最容易忽視自身健康的人群。以往人們印象中的“老人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甚至惡性腫瘤等,如今早早地發生在青壯年身上,心肌梗死、癌癥等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許多人在30~45歲時首次發現“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所以,青壯年要特別重視體檢,盡早發現疾病的異常征兆,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將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疾病是在不斷發生發展的,所以一次體檢沒有異常,也不能掉以輕心,而應該定期體檢,以便及時發現疾病的早期苗頭。那么定期體檢,到底是多長時間檢查一次呢?回答是,因人而異。一般來說,常規體檢的頻率與年齡相關,30歲以下建議2年1次;30~50歲建議1年1次;50歲以上則建議半年1次。常規體檢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血壓、內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心電圖、腹部B超、血尿便三大常規、血液生化檢查(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糖等)、腫瘤標志物等。以下是各年齡階段一些檢查項目頻次的大致參考圖。

參考圖(“達醫曉護”供圖)

但如果已經患有腫瘤、某些慢性疾病或是某些指標已經出現異常者,應該縮短體檢間隔時間,或者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體檢時間。

作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創作專委會委員,上海市黃浦區體檢站副站長、副研究員施佳華

“達醫曉護”供稿

發現疾病的“蛛絲馬跡”:科學體檢應注意這些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