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及流行特點

禽流行性感冒是由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屬的成員引起禽類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該病毒對乙醚、氯仿等敏感。56℃加熱30分鐘,60℃加熱10分鐘即失去活性。陽光直射40~48小時可被滅活。常用消毒液容易將其滅活,如福爾馬林、碘制劑、稀酸等。在自然條件下,存在于鼻腔和糞便中的病毒,由于受到有機物的保護可存活較長的時間。

A型流感病毒由于其自身的結構等特點,導致病毒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容易發生變異。

禽中雞和火雞有高度的易感性,其次是珠雞、野雞、孔雀,鴿不常見,鴨和鵝不易感。

傳染可通過消化道,也可以從呼吸道、皮膚損害和結膜感染,吸血昆蟲也可傳播病毒。禽病和病死的尸體是主要傳染來源,被污染的禽舍、場地、用具、飲水等能成為傳染源。病雞卵內可帶毒,孵化出殼后即死亡,患病雞在潛伏期即可排毒,死亡率50%~100%。

二、癥狀

各種日齡雞都可發生,但易感性不同,最易感的是產蛋雞群,其次為育成雞,最后為雛雞。在發病的早期,看不到雞群的任何變化(采食、糞便、精神、蛋殼、產強率都正常)突然出現死亡,死亡快,死亡的數量迅速增加,死亡的雞可見腫臉腫頭、冠和肉垂發紫、腿鱗片紫紅色出血等現象。發病中后期大群精神不振,死亡率極高,一般7天時間死亡可達80%以上。如發病后誤用新城疫凍干疫苗,雞群的死亡將更快,死亡率更高。

三、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情況、臨床癥狀和病理解剖變化做初步診斷。實驗室診斷:根據國家的相關要求,病變材料送到參考實驗室進行病毒分離鑒定后,方可確診。

四、預防

1.日常預防

因禽流感病毒致病后至今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故預防特別重要。

禽流感病毒存在許多亞型,彼此之間缺乏明顯的交叉保護作用,抗原性又極易變異,同一血清型的不同毒株往往毒力也有很大的差異,這給防治本病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此,我們必須對禽流感提高警惕,不從有病地區引種和帶入畜產品,加強檢疫、隔離、消毒工作,對疫情嚴加監視。

在發現可疑疫情時迅速報告有關主管部門,盡快作出確診,在確診為高致病性禽流感時,應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盡快劃定疫區及時采取果斷有力的撲滅措施,將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世界上許多國家對高致病力毒株引起的疫病多采用銷毀病雞群的辦法加以撲滅。

2.疫苗接種

(1)我國已經成功研制出用于預防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苗和H9亞型禽流感疫苗。非疫區的養殖場應該及時接種疫苗,從而達到防止禽流感發生的目的。

(2)高致病性禽流感推薦免疫方案。一旦疫情發生,必須對疫區周圍5公里范圍內的所有易感禽類實施疫苗緊急免疫接種,同時在疫區周圍應建立免疫隔離帶。疫苗接種只用于尚未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健康禽群,種禽群和商品蛋禽群一般應進行2次以上免疫接種。免疫接種疫苗時,必須在獸醫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3)禽流感的免疫接種參考程序。蛋雞和種雞的H5、H9疫苗免疫程序:2周齡0.3毫升/只,頸部皮下注射;6周齡0.5毫升/只,肌肉或皮下注射;120~140日齡0.5毫升/只,肌肉或皮下注射;220 ~240日齡0.5毫升/只,肌肉或皮下注射;340~360日齡0.5毫升/只,肌肉或皮下注射。H5、H9疫苗免疫也可單獨同時免疫,接種不同部位。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養殖技術試驗基地生產部長 左珍環

[原創]禽流感(H5亞型)癥狀及防治

圖文簡介

禽流行性感冒是由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屬的成員引起禽類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各種日齡雞都可發生,但易感性不同,最易感的是產蛋雞群,其次為育成雞,最后為雛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