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裙腐病又稱柑橘腳腐病、柑橘疫霉病,被害植株主干基部皮層腐爛,葉片褪綠、枯黃,大量落葉,樹勢衰退,花多而不能正常掛果,影響品質和產量,甚至導致植株死亡。
1.發病癥狀
柑橘裙腐病病菌入侵植株枝、葉、莖、根等組織,可導致組織腐爛并且不斷擴大,形成變褐色病斑,天氣潮濕時病部流出膠液,或引發斑狀霉爛;干燥時病斑開裂結成塊,引致植株根系腐爛,葉片褪綠、枯黃,脫落,甚至導致植株死亡。
2.發生條件
柑橘裙腐病病原通過傷口、皮孔、氣孔入侵,病菌的游動孢子會隨雨水彈射和受污的水流擴散。高溫多雨、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及樹皮受傷均有利于柑橘裙腐病的發生,種植時根頸被埋,嫁接口過低也易發病。帶病株及受污的水源、土壤、垃圾等帶菌機會大,是生產上的傳染源。每年4~9月均可發病,發病高峰期在6~9月。
3.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方便、水源干凈、已與水田作物輪作的田地成旱地建園。水田園地采用大溝高基定植。種植時注意根頸不要被埋入土中。定植前果墩、果穴須經石灰、風干、暴曬等處理。種植不帶病苗木。苗木用瑞毒霉·錳鋅或乙磷鋁錳鋅等50倍液蘸根或250倍液浸根30分鐘后再行定植。可改用枳等抗裙腐病品種做砧木。
(2)及時預防。防治天牛、吉丁蟲等樹干害蟲,防止土壤干濕變化過大、肥料過濃且施用過近、耕作損傷樹皮。
(3)治療性防治。用刀先將病部刮干凈,再涂上瑞毒霉·錳鋅50倍液、1:1:10波爾多漿或瑞毒霉·錳鋅50倍液加膠體硫5倍液,也可用殺毒礬或乙磷鋁錳鋅30倍液等,隔7天處理1次,共3次。若病灶發生在主干和主枝,可包扎藥物。因裙腐病引致樹冠枯黃的,應及時將新梢剪除,回縮和疏剪樹冠,只保留適量健康枝葉;挖開樹蔸的覆土,露出根頸,剪掉爛根,用刀將病斑刮干凈和在比病斑略大的范圍每隔約2厘米縱刻1刀;涂上上述藥物,隔5~7天后,回填干凈河沙或火燒土,將傷口覆蓋,并用瑞毒霍·錳鋅50倍液加生根劑淋濕覆蓋的河沙或火燒土等,然后用薄膜覆蓋保濕處理,10?天左右再淋1次上述藥物;長出新根后可結合根外追肥,用0.3%復合肥液加瑞毒霉·錳鋅5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噴樹冠和淋樹盤,以促進根系發育和樹勢恢復。
編輯:孫苑琪
審核專家:華中農業大學果樹學教授 郭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