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砧木種子的采集和貯藏
(1)種子采集
枳一般在8~10月采種,紅橘、酸橘在11~12月采種。采收后先將采摘的鮮果剖切,取種淘凈果渣及果膠,輕洗干凈,然后選擇粒大、飽滿的種子攤放于陰涼通風處晾曬,切忌在太陽下暴曬。
(2)貯藏
種子可貯藏到存季播種。砧木種子的貯藏可用干藏法。干藏是將晾干的種子放入聚乙烯袋內密封貯存,在1.5℃~7.5℃條件下貯藏,一般可貯存8個月。
2.苗圃地選擇與播種量
(1)苗圃地選擇
育苗場地應選擇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排灌方便、陽光充足、地形開闊、土層深厚肥沃、有機質豐富、pH5.5~6.5的壤土或沙質壤土,冬季不易積聚冷空氣的向陽背風平地、水田或緩坡地作苗圃地。苗圃地應當距離老果園、柑橘黃龍病果園2千米以上,并要求四周無嚴重空氣和水源污染,2千米范圍內無蕓香科植物(柑橘、黃皮、九里香等)。
(2)播種期
砧木種子在20℃~25℃條件下發芽需要7~10天。露地一般在春、冬(11~12月)兩季播種,保護地可隨時播種。
(3)播種量
一般情況下枳每畝播種用量為60~70千克,紅橘、酸橘每畝播種用量為30~40千克。
3.播種育苗
(1)大田苗床育苗
苗圃地在播種前進行全面深耕熟化,施足基肥,起畦,畦面寬80~100厘米,畦高出地面20~30厘米,溝面寬50厘米,低洼地應高出地面30~35厘米。播種采用撒播或條播。播種后覆蓋疏松的細土1.5~2厘米,再蓋上干凈細河沙0.7~0.8厘米,以利于發根,淋水至畦土濕潤,最后覆蓋干草、薄膜或搭棚遮陰。當苗床溫度超過30℃時,應注意通風降溫。
幼苗生長到高13厘米左右、真葉12片后進行移苗(冬播幼苗一般在第2年的3~4月移植)。移植宜陰天進行,移苗前苗地灌(淋)足水。移苗一般株行距為13厘米x20厘米,每畝移植2萬株苗左右。苗高30~40厘米時剪頂,促進加粗生長。
(2)營養筒(袋)育苗
采用營養筒(袋)育苗是柑橘育苗的發展趨勢,具有生長快、出圃易、不傷根、機械損傷少、易搬運、有利于提高成活率等優點。若結合大棚育苗,可全天候嫁接,周年出圃。營養筒由聚乙烯吹塑而成,一般規格為高32厘米,容器口寬12厘米,底寬8厘米,呈梯形方柱,底部有2個排水孔,能承受3~5千克的壓力,使用壽命3~4年。營養袋則可以用一次性塑料育苗袋。
①營養士要求有機質含量高、通透性好、各種肥料比例合理。營養土一般用泥炭士、菇渣、甘蔗渣、谷殼、鋸木屑等材科作基質,配以紅壤士、細河沙等,舔加麩粉和復合肥等配制而成,各地可根據實際就地取材。通常可用基質加入30%紅壤土,混合30%細河沙、1%麩粉和1%復合肥配制營養土。
②營養筒(袋)育苗通常采用直接在營養筒(袋)播種育苗方式,省去移苗環節;也可以采用容器(育苗穴盤等)播種,出苗后移苗到營養筒(袋),或利用大田苗移栽到營養筒(袋)。
③容器育苗播種后管理基本同大田苗床育苗,但育苗筒(袋)水分主要靠外界補充,播種或移苗后每3~5天淋水1次,以保持營養土濕潤。
編輯:孫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