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稻田間管理
插秧以后以淺水為主,促早分蘗。7月中旬拷好田,以后以淺水為主,保持10厘米左右;9月份以深水為主,灌20~30厘米的水,收割前20天排水拷田,直至收割機能下田收割為止。
2.鱉的養殖管理
在稻田中養殖中華鱉,由于放養量較大,稻田中的自然餌料難以滿足鱉的生長需要,還需進行人工投飼。投喂以全價配合飼料為主,輔助投喂畜禽內臟、魚蝦、螺類等,飼料固定投在食臺上。飼料投喂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四定”原則。7~9月份是中華鱉生長和攝食的旺季,配合飼料的日投飼量為鱉體重的2%~3%,其余季節日投飼量為鱉體重的1%~1.5%,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具體投飼量應根據氣溫變化靈活掌握,以1~2小時吃完為宜。拷田時,慢慢降低水位,不要影響中華鱉的覓食和活動。
3.日常管理
堅持每天早、中、晚各巡田一次,觀察中華鱉的活動情況、檢查水質、每星期要加注一次新水,使田間水位保持在20~30厘米,高溫季節在不影響水稻生長的情況下,盡量加深水位,防止水溫過高。下雨時應特別注意田間巡查,如發現防逃墻傾斜倒塌,應及時修固好;注意農田水位,保持稻田水位不超過標準;對田埂破損的地方也應及時修復,以防塌墻逃鱉。
在養殖過程中還要預防鼠、蛇、水鳥等敵害侵襲,如發現敵害及其洞穴,應馬上清除和修復。
4.病害防治
為預防鱉病,在飼養期間,每隔15~20天對環溝、田間溝潑灑一次生石灰消毒,用量為每立方米水體用藥30~40克。
5.合理使用農藥
養鱉稻田一般不施農藥殺蟲。若需施用農藥,應盡盡量施用高效低毒農藥,噴灑在水稻莖葉上,避免藥物直接落入水中。田間水深保持10厘米以上,施用農藥后,及時換水或注入新水,確保中華鱉的安全。
編輯:仝美玲
審核專家:山西農業大學講師 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