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鱉越冬蘇醒后即進入幼鱉飼養階段。幼鱉的適應能力加強,食譜范圍更加廣泛,已能吞食和咬碎稍硬的食物,如剁碎的螺、蚌、魚肉等;呼吸和運動機能得到提高,已能適應較深的水環境等,捕食和躲避敵害的能力也進一步加強。

1.放養密度

幼鱉培育是緊接著稚鱉培育階段進行的,由于越冬時稚鱉個體差異較大,幼鱉階段也往往個體差異較大,大的已達50克左右,小的只有10克以內,所以在放養時,應按體重大小進行分級分池放養,個體大的放入幼鱉池,個體小的仍留稚鱉池,待自然水溫較高、繼續培育一段時間后再放入另外的幼鱉池。

放養密度視幼鱉規格大小和池塘條件面定。一般水泥池每平方米水體放養稚鱉20~30只,土池每平方米放養5~10只。放養時還需要根據池塘條件、水質情況等適當調整放養密度。幼鱉放養也要對池塘、鱉苗進行消毒。

2.投飼

幼鱉對飼料的要求及投飼技術要比稚鱉低一些,飼料來源也更廣些,但隨著個體的長大,攝食量不斷增加,因此對飼料質量的選擇及投飼技術的要求仍不能掉以輕心。

在春季水溫18℃以上時,可用幼鱉喜食的動物性餌料開食,如畜禽內臟、去殼或壓碎的蚌、蜆、螺、魚蝦等,投喂量為幼鱉體重的3%~5%,每天投喂一次,中午投喂。6~10月份水溫25℃以上時幼鱉的活動能力增強,逐步進入最佳生長期,食量相應增大,投喂量逐漸加到總體重的10%左右,每天投喂2次,上、下午各1次。秋后水溫下降時期的投喂量和投喂次數參照春季的做祛,該時期氣溫多變,有時氣溫降低,幼鱉停止攝食,但一旦氣溫升高時又能攝食,這時應充分利用氣溫反跳加強投喂。為使安全越冬,越冬前多投喂動物性餌料。

配合飼料可選用幼鱉全價配合飼料,春秋季投喂量為幼鱉體重的1%~2%,夏季投喂量為3%~4%,也可把動物性餌料經煮熟絞碎后拌入全價配合飼料混合投喂。

投喂按“四定”原則進行。每次投喂要清除殘餌,并隨時調整投喂量。


編輯:仝美玲


[原創]幼鱉室外培育的放養密度與投飼量怎么定

圖文簡介

稚鱉越冬蘇醒后即進入幼鱉飼養階段。幼鱉的適應能力加強,食譜范圍更加廣泛,已能吞食和咬碎稍硬的食物,如剁碎的螺、蚌、魚肉等;呼吸和運動機能得到提高,已能適應較深的水環境等,捕食和躲避敵害的能力也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