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雜交育種的意義

雜交育種是人類有目的地創造變異的重要方法,也就是使雜交親本的遺傳物質通過重組、分離和后代選擇,育成有利基因更加集中的新品種。雜交育種可以使生物的遺傳物質從一個群體轉移到另一群體,是增加生物變異性的一個重要方法,不同類型的親本進行雜交可以獲得變異性狀的重新組合,雜交后代中可能出現雙親優良性狀的組合,甚至出現超親代的優良性狀,當然也可能出現雙親優勢不明顯性狀的組合,或雙親所沒有的劣勢性狀。育種過程就是要在雜交后代類型中反復選出符合育種目標的個體進一步培育,獲得優良性狀穩定的新品種。如某一個品系的中華鱉生長快、個體大,但不抗病,而另一個品系卻生長慢、個體小,但抗病力強,如果讓這兩個品系雜交,即通過基因的重新組合,就有可能培育出一個既生長快又抗病的新品系。

雜交可以使雜交種后代增加變異性和異質性,綜合雙親的優良性狀,產生某些雙親所沒有的新性狀,使后代獲得較大的遺傳改良,出現可利用的雜種優勢,并在中華鱉的品種改良和生產中發揮巨大作用。在雜交育種中應用最為普遍的是品種間雜交(指兩個品種間的雜交),其次是遠緣雜交(指不同種、屬間的雜交)。

2.雜交育種的原理及親本選擇

(1)雜交育種的遺傳原理

①基因重組:這是雜交育種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通過雜交,使分散在不同親本中控制不同有利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不同親本優點的后代。

②基因累加:通過基因效應的累加,從后代中選出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某些數量性狀超過親本的個體。

③基因互作:主要通過非等位基因之間的互補產生不同于雙親的新的優良性狀。

(2)雜交親本的選擇

①根據育種目標選擇親本:雖然雜交后代可能會出現超越親本的現象,但在主要育種目標的性狀上,不能完全寄托在這種超越性上,而是應該對親本的選擇提出嚴格要求,在主要育種目標上靠遺傳,在其他育種目標上可以靠變異。如育種的主要目標是選育抗逆、抗病的品種,那么就必須選擇抗逆、抗病能力強的鱉作親鱉。

②正確分析親本的性狀及其遺傳規律:要了解育種性狀的遺傳基礎是屬于簡單遺傳還是復雜遺傳,就應先了解選擇親本各性狀之間是否存在連鎖或相關關系。

親本間的性狀要互補,優點多,缺點少,更重要的是親本的優良性狀要突出,雜交親本應具有較多的優點、較少的缺點,使親本間優、缺點能夠在子代中得到互補。

用生態類型不同或遠緣品種做雜交親本,可以使它們的后代出現多種多樣的類型,比較容易獲得符合要求的新的類型,但選擇生態類型有差異或地理遠緣的品種做親本時,還要考慮親本對培育地環境條件的適應性。

選擇配合力好的品種做親本,且親本材料必須純正,一個優良推廣品種并不一定是良好親本,還必須具有遺傳力強、配合力好等條件才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親本。

3.雜種優勢的形成和利用

雜種優勢是指兩個遺傳組成不同的親本雜交產生的雜種一代,在生長勢、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產量和品質上比其雙親優越的現象。雜種優勢是許多性狀的綜合表現,優勢大小往往取決于雙親性狀間的相對差異和相互補充,一般而言,親緣關系、生態類型和生理特性上差異越大,雙親間相對性狀的優缺點越能彼此互補,其雜種優勢越強;雙親的純合程度越高,越能獲得整齊一致的雜種優勢。

雜種優勢往往表現于有經濟意義的性狀,因而通常將產生和利用雜種優勢的雜交稱為經濟雜交。目前, 鱉的雜交育種應用最多的就是經濟雜交,如黃河品系(黃河鱉)與西南品系(黃沙鱉)的雜交,黃河品系與太湖品系(江南花鱉)的雜交等。因子二代開始逐漸衰退,如果再讓子二代自交或繼續讓其各代自由交配,結果將是雜合性逐漸降低,雜種優勢趨向衰退甚至消亡。


編輯:仝美玲

[原創]中華鱉雜交育種意義、原理及優勢

圖文簡介

雜交育種是人類有目的地創造變異的重要方法,也就是使雜交親本的遺傳物質通過重組、分離和后代選擇,育成有利基因更加集中的新品種。雜交育種可以使生物的遺傳物質從一個群體轉移到另一群體,是增加生物變異性的一個重要方法,不同類型的親本進行雜交可以獲得變異性狀的重新組合,雜交后代中可能出現雙親優良性狀的組合,甚至出現超親代的優良性狀,當然也可能出現雙親優勢不明顯性狀的組合,或雙親所沒有的劣勢性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