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雜交前的準備工作首先要熟悉中華鱉不同品系或其他鱉種(如山瑞鱉)的生殖習性,如性成熟年齡、生殖季節、性周期、產卵期等;其次要調控親鱉的性成熟年齡,通過分期飼養、創造不同的外界條件等手段,務必使將要雜交的親鱉在生殖季節相遇。雜交前期在臨近性成熟和生殖季節到來之時,一定要將雕、雄親鱉分池飼養,避免自群交配。
(2)記錄、標牌和管理
用不同種群或品系的中華鱉進行雜交,必須做好記錄或登記,記錄內容包括親本性狀及有關情況,如雜交方式、雜交時間、受精率、成活率等,以便查閱備用。試驗池需掛牌并登記,注明授精日期和父母本的名稱。養殖期間應加強管理,尤其應注意避免不同雜質之間發生混雜。如果不慎將雜交種流放至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將造成自然種群造傳性混雜的嚴重后果,影響當地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平衡。
(3)加速育種進程
從開始雜交到新品種育成與推廣,往往需要經過10個世代的時間,因而加速育種進程很有必要。可采用異地加代,如在廣東、海南等地建立育種基地,進行北繁南育縮短育種時間;也可以進行溫室和人工氣候加代,當所需育種基地規模不大時,采用此法加速育種進程比較方便。
(4)雜交后代的選擇
采用個體選擇法時,選擇一般從子二代開始,因子二代變異范圍最大,可望從中選出合乎育種目標的變異體,到子二代已基本可以判斷有無育成新品種的希望。到子五代時,大多數性狀和家系已相當穩定,確定品種可在此階段進行。采用群體選擇法時,一般子五代之前不進行個體選擇,只進行群體選擇并混養,在子五代至子八代開始進行個體選配,建立家系和確定品種,真正選配出具有優良性狀的新品種。
編輯:仝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