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癥狀
該病可為害果實、葉片、莖和花器。果實病斑初呈圓形、水漬狀,邊緣不明顯,稍凹陷,擴大后可遍及整個果實,病部果肉變為黑褐色腐爛,潮濕時病部生有白色棉絮狀菌絲,易脫落;葉片病斑最初為水漬狀,再變為淡褐色,有輪紋,可迅速擴展,潮濕時病斑邊緣不清,生有稀疏白霉,干燥時病斑邊緣明顯,易干裂;莖上的病斑為水漬狀,后變褐腐爛,并縊縮以至折斷;受害的花呈水漬狀褐色濕腐。
(2)發病條件
病原菌為疫霉屬真菌。高溫(25℃~30℃)、高濕是該病的流行條件。該病菌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中越冬,成為第2年侵染源。借助雨水或澆灌水濺到植株上,便萌發芽管侵入為害。多雨季節、田間高溫高濕,最適合此病發生流行;連作、大田積水、偏施氮肥、群體過密也易造成此病的大量發生。
(3)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如長豐2號、紫榮6號、農夫長茄等。
②與非茄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最好進行水旱輪作。
③采用地膜覆蓋栽培,阻止土表的病菌孢子在降雨或澆水時濺落到植株上侵害。合理密植,勤打老葉、病殘葉,適當摘除枝條,生長中、后期最好每株只保留4~6個枝條,保證群體通風透光。及時摘除病果、病葉,減少重復傳染源。忌偏施氮肥,雨后及時排除積水。徹底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
④可用80%大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賽深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達科寧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8%金雷可分散粒劑800~1000倍液、波爾多液1:1:200、58%瑞毒霉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大生富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30%氧氯化銅膠懸劑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進行防治。每隔5~7天噴1次,連噴2~3次。
編輯:石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