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苗管理總的原則是讓秧苗在有促有控、促控結合的管理過程中茁壯生長。具體分4個時期:
1.播種至出苗期
該時期應注意保溫保濕,力爭出苗快、 齊、全。要求床土水分充足、通氣良好和溫度較高。重點是苗床溫度管理。在白天25℃~30℃、夜間20℃~22℃的條件下,播種后5~6天即可出土,但若溫度偏低,幼苗出土時間會延遲。當大部分幼苗出土后,應及時噴藥防治猝倒病、綿疫病等苗期病害,每隔7~8天噴淋1次。
2.齊苗至分苗前(3~4葉期)
這段時期幼苗生長錐大量分化葉原基,是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的過渡時期。管理上既要保證根、莖、葉的正常生長,又要適當控制苗勢,以促進葉原基大量發生和花芽分化。適宜晝溫20℃~25℃、夜溫15℃~18℃,低于15℃時幼苗發育受阻。管理重點是加強光照,控制濕度,防止發生苗期病害和形成“高腳苗”,促進根系擴展和養分積累,促進生長錐中葉原基分化。
3.分苗期
措施如下:
①分苗前3~4天要通風降溫、控制水分,對秧苗進行適當的鍛煉,以利于分苗后恢復生長。
②分苗宜在晴天進行,以利于土壤增溫、發根緩苗。
③分苗前半天苗床要澆透水,以便帶土起苗。
④幼苗掘起后要立即移裁,防止受凍和脫水。
⑤分苗規格。一般苗距10厘米×10厘米,有條件的最好直接移入育秧盤或營養杯,可避免秧苗以后移苗定植時損傷根系。
⑥栽植宜淺,一般以子葉高出土面1~2厘米為宜,分苗后及時淋足定根水,使根系與土粒緊密接觸,縮短緩苗時間。
⑦結合分苗間去弱苗、畸形苗。
4.分苗后至秧苗定植大田期
該時期為植株分枝和花芽分化期,秧苗生長量占苗期生長總量的95%左右,生長中心為根、莖、葉。管理措施如下:
(1)緩苗期管理
①溫度管理。注意提高土溫,要求土溫在16℃以上,以促進根系恢復生長。
②濕度管理。應保持苗床內具有較高濕度,防止莖、葉失水萎焉,苗床內氣溫過高時,應對苗床進行局部遮光。 (2)緩苗后管理
茄子緩苗需3~5天。緩苗后,要保證適溫,適宜晝溫20℃~25℃、夜溫20℃左右。同時,要求給于予強光照和和一定的光照時數,適當降低濕度,防止徒長。生產上,可利用調節通風及溫度控制秧苗生長速度。
苗期一般不需追肥,但當秧苗出現莖細、葉小、色淡帶黃等缺肥癥狀時應及時施肥。可淋施稀釋10倍的稀糞水或0.5%的復合肥溶液。
煉苗目的是加快幼苗適應露地環境條件,縮短緩苗時間。定植前3~5天拆除苗床全部覆蓋物,逐漸降低苗床溫度,對幼苗進行低溫鍛煉。白天苗床溫度可降至15℃~20℃,夜間降至10℃左右。
茄子壯苗標準是秧苗具有5~6片真葉,莖粗0.4~0.5厘米,苗高16~20厘米,葉片大而厚,葉色深綠,根系發達,須根多。
秧苗從播種至定植的苗齡隨播種地點、季節及管理水平而有所不同,在華南地區,一般冬、春季育苗需45~60天,夏季育苗需30天左右。
編輯:石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