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初發病時,葉片背面出現水漬狀小圓斑,不久正反兩面都出現圓形或近圓形病斑,直徑2~3毫米,邊緣深褐色,中央灰白色,略凹陷。多發生在葉片,莖、果實較少受害。

發病條件

初夏發生,一般植株多從接近地面的下部葉片發病,通過雨水、氣流傳播再侵染。在發病適宜溫度25℃左右、相對濕度90%以上的條件下,病害流傳快。溫暖潮濕環境和陰天有利于發病。

防治方法

①選用良種,用55℃的溫水浸種30分鐘消毒,培育無病壯苗。定植大田前噴藥,帶藥下地。

②高畦覆地膜栽培,防止地下病菌借雨水、灌溉水濺到番茄葉片上傳播。

③加強田園管理,及時摘除發病葉,深埋或燒毀,并及時徹底清除田間雜草。

④藥劑防治。初發病時,可用72.2%霜脲·錳鋅600倍液、25%嘧菌酯(阿米西達)懸浮劑1000~1200倍液或50%撲海因(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等進行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交替使用3~5次。



編輯:石慧芳

[原創]番茄斑枯病的防治措施

圖文簡介

初發病時,葉片背面出現水漬狀小圓斑,不久正反兩面都出現圓形或近圓形病斑,直徑2~3毫米,邊緣深褐色,中央灰白色,略凹陷。多發生在葉片,莖、果實較少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