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又名花葉病、麻風病。主要癥狀有花葉型、蕨葉型、條班型和黃化曲葉型4種類型。
1、花葉型病毒病。葉片上出現輕微斑駁或明顯花葉,新葉小,葉脈紫色,植株矮小,果實表面呈麻花狀。
2、蕨葉型病毒病。新葉線狀,病株矮小黃綠色,中下部葉片上卷,側枝呈蕨葉狀小葉,細枝叢生,病果畸形。
3、條斑型病毒病。莖、葉、果實上均形成茶褐色至黑色條紋,隨病情加重,葉脈產生黑褐色油漬狀壞死斑,蔓延至葉柄及莖部,果實病斑逐漸凹陷,果實畸形。
4、黃化曲葉型病毒病。典型癥狀為植株明顯矮化,頂部呈花椰菜狀,葉緣褪綠黃化,葉小且卷曲,病株大多花脫落,結果很少。
華南地區春季以TMV引起的花葉型癥狀為主,秋冬季以CMV引起的蕨葉型癥狀為主。兩種病毒復合侵染形成條斑型癥狀。而引起的黃化曲葉型病毒病則與煙粉虱的發生情況相關,在干旱的氣候條件下,如恰逢煙粉虱暴發,則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發生的幾率和為害程度都將大增。
發病條件
華南地區秋冬季溫度較高,干旱少雨時,病情重。因較高溫度有利于病毒繁殖和傳毒蟲媒的生長發育,干旱限制了植株的生長,卻加速了有翅蚜、虱的遷飛和病毒的傳播蔓延。因此,華南地區秋冬季易造成蕨葉型病毒病和黃化曲葉病毒病的流行。
一般蔬菜老區,作物種類多,毒源豐富,蚜蟲、煙粉虱量大,病害發生早而重。植株生長不良,追肥不及時,土壤缺鈣、缺鉀,未抓好防治病蟲害的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耐病品種。金豐1號耐CMV,益豐抗TMV。另外,年豐、夏紅1號、新星101等新品種對病毒病都有較好的耐病性,浙雜501、浙雜502以及先正達的齊達利、拉比和拉比2號等品種不僅抗TMV,還抗TYLCV。
2、種子消毒。播種前用溫水浸泡種子3~4小時,再用10%的磷酸鈉溶液浸泡20分鐘,用清水洗凈后,進行催芽播種。也可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分鐘來消毒。
3、避蚜與防蚜。銀灰色反光膜有很好的驅蚜效果,可減少蚜蟲傳播病毒的可能性,蚜蟲量可降低40%以上。其方法是將4~5厘米寬的膜帶橫掛于架桿上部(高出植株頂部20厘米以上),使蚜蟲接觸反射光后迅速離開而不降落到植株上。秋冬季育苗床用白紗網罩住或及時用藥劑防治苗床、定植田以及周圍田塊的蚜蟲,防止蚜蟲傳毒。秋番茄用遮陽網栽培可降溫防病。
4、防治煙粉虱。育苗時可在苗床上覆蓋60目的防蟲網,育苗棚內可懸掛黃板誘殺煙粉虱。
5、加強栽培管理。一是要保持田園、架材、農具和操作者的清潔衛生,吸煙后要用肥皂洗手后才能進行田間操作,防止農事操作接觸傳毒;二是要培育壯苗,施足基肥,加強肥水管理,增施磷、鉀肥及葉面肥,促進植株正常生長發育,增強抗性。
6、藥劑防治。初見病害時,可用8%寧南霉素500倍液、0.1%的高錳酸鉀、20毫克/升的α-泰乙酸(NAA)、增產靈300~400倍液、菌毒清300~400倍液、病毒A或病毒寧400倍液或NS-83增杭劑等噴灑葉面,每隔7~10天噴1次, 連噴2~3次,可緩解病害的發生。
編輯:石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