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育苗可以適當提早播種,延長生長期,將開花結果盛期安排在適宜的生長季節,避開青枯病發病的高峰季節,以提高產量,增加收入。

1、播種前的準備

(1)種子選擇。播種前應選購合適的品種和健壯、飽滿的種子,每畝用種量20~25克。如果幼苗不進行假植(分苗),每畝用種量可增加至30~40克。

(2)苗床準備。春番茄苗床要選擇避風向陽、地勢高燥的地方。為預防苗期病害,一般選用種過1年水稻、排準方便的沙質堆土,或者種過水生蔬菜的田塊作苗床。如果選用早地作苗床,應選前作已3~4年末種過番茄、辣椒、茄子、馬鈴薯、花生成煙草的田塊,以免誘發青枯病。苗床整地,春季育苗床應南北走向,畦長隨地形而定,寬1.1~1.2米,高25厘米左右。

(3)苗床消毒。整地前2周,每100㎡地撒施生石灰約15千克后,翻犁曬白,以殺滅病菌,調節士壤酸堿度,促進土壤的養分分解。為了預防苗期病害,苗地最好進行消毒,可用等量的五氯硝基苯和代森鋅混合,稱之“五代合劑”,每平方米苗地用藥10克,將藥與表土(厚3厘米內即可)混合均勻。也可用70%敵克松劑50克/㎡或40%福爾馬林10~20毫升,加水1.5~2升均勻噴灑畦面,用塑料薄膜覆蓋2~3天,然后打開通風2~3天,并翻動土壤使藥液完全揮發后播種。

(4)苗床施肥。苗地應施足基肥,于播種前2~3天, 每100㎡地淋施腐熟人類尿或對摻人類尿200千克、火燒土或腐熟的垃圾土300千克、復合肥3~4千克或過磷酸鈣5千克。播種前應拌勻肥土,整細畦面。

2、種子處理

選擇發芽勢強、發芽率高的當年或隔1~2年的優質種子。播種前應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任選1種)。

(1)高溫處理。將干燥種子放在70℃的溫箱里處理72小時,然后再浸種、催芽、播種,對番茄病毒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溫水浸種。利用熱水殺死附著和潛伏在種子表面及內部的病菌。先用清水浸泡種子1~2小時,然后撈出倒入55℃左右溫水里浸泡5~10分鐘,之后用冷水繼續浸種3~4小時。溫水浸種時,要注意水量,一般是1份種子2份水,要不斷迅速地攪拌,使種子均勻受熱,以防燙傷種子;還要不斷加熱水,保持55℃的水溫。

(3)低溫處理(冷凍處理)。將浸脹后將要發芽的種子,放置在0℃左右的溫度下24~28小時。低溫處理可促進種子發芽,增強幼苗的抗寒性,有提早成熟的效果。

(4)藥粉拌種。用70%敵克松粉劑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重量的0.3%;或用50%二氧茶醌可濕性粉劑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重量的0.2%。對防治番茄立枯病的發生有顯著效果。

(5)藥劑浸種。先用清水預浸種子3~4小時,然后再將種子撈出后倒入福爾馬林(即40%的甲醛溶液)的100倍溶液中浸泡15~20分鐘,取出后用濕布包裹放入盆體內密閉2~3小時,重然消毒,然后用清水沖洗。福爾馬林浸種可減輕或控制番茄早疫病的為害。或者將預浸膨脹的種子放入10%的磷酸鈉溶液里浸泡20分鐘,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再行催芽。磷酸鈉浸種具有防止番茄病毒病發生的作用,目前生產上應用較為普遍。為防止種子上晚疫病、綿疫病病菌的傳播,可用25%瑞毒霉1000倍液、40%乙磷鋁300倍液消毒。此外,可選用60%多菌靈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硫酸銨100倍液進行種子消毒。具體方法是將種子于清水中浸泡2~3小時后在上述任何一種藥劑中浸泡10~15分鐘,取出種子沖洗干凈后,再用清水浸種。

3、浸種催芽

春番茄播種期溫低,發芽慢,一般需浸種催芽。將種子用潔凈紗布包好,放入清水中浸泡2~6小時,種子緩慢吸水膨脹后,瀝干種子多余水分,放入25℃~30℃的恒溫箱中或保持在25~3℃的溫度條件下催芽2~3天。經過催芽的種子不僅可提早3~5天發芽,而且可縮短種子在苗床內的時間,減少發病的機會。

在催芽過程中,每天要按時用30℃左右的溫水沖洗種子1次,以更換空氣,保持濕度,促使所有種子發芽均勻。種子發芽越快,消耗的養分越少,就能為培育壯苗打下基礎,但溫度過高發芽過快,又容易導致徒長。因此,催芽時要經常檢查發芽情況,催芽1~2天后溫度逐漸降低至20~24C。當50%的種子胚根露白時,即可準備播種。因故不能及時播種的,應將種子移到溫度稍低的地方,以抑制胚根的繼續伸長。

4、播種

通常,每10克子可播苗床1.0~1.5㎡,不進行假植的育苗地每10克種子可播10~15㎡。播種要均勻??蓪⒎N子與木屑、糠灰拌勻后再播,播后上覆薄薄一層細土,再蓋黑紗或稻草以防澆水后土壤板結。噴濕澆透苗床,蓋上塑料薄膜,保溫保濕,減少水分蒸發。

5、苗床管理

(1)播種后應每天檢查,發現幼苗出土,應及時揭掉覆蓋物,防止高腳苗形成,并在畦面上用竹片搭高約0.7米的拱形竹架,上蓋塑料薄膜,四周封實,以保濕、保溫,保證幼苗正常生長。一般苗床土不發白,不需澆水,澆水較多易誘發猝倒病,需盡早預防。

(2)假植(或分苗)。當幼苗長至1~2葉1心時,可根據苗床幼苗密度及時分苗,也可移入營養杯中或育苗床中。分苗密度以10厘米×10厘米為宜,分苗移裁后及時淋水。不進行假植的育苗地則應間苗,抽密補疏,可先將苗床淋濕,用細小竹簽在苗疏的地方插一小孔,選拔壯苗補入,株行距10厘米。補苗后隨即澆定根水,并覆蓋塑料薄膜,1~2天后便可恢復生長。

苗期注意保持士壤濕潤,苗弱可施1~2次稀糞水。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開始煉苗。一般冷天、 北風天或霜凍天,應覆蓋塑料薄膜保溫保苗;陰雨天,溫度不太低時,可在苗床兩頭掀開塑料薄膜,通風除濕,保持畦面干爽;晴天可日夜揭開塑料薄膜,讓幼苗在露地較低的溫度下緩慢生長,育成莖粗節密、葉深綠、根系多的矮壯苗。2月底至3月初天氣轉暖,苗齡已35~40天,即可移栽到大田。

為了提高幼苗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定植前1周,苗床盡量少澆水。保護地育苗應揭去覆蓋的保溫薄膜,但要注意天氣變化。

定植前1~2天,應在苗床噴1次多菌靈、代森鋅等,以防苗床病害帶入大田。起苗前4~5小時,苗床或營養杯應先澆透水,以減輕起苗時根系損傷,并使根部多帶一些土。

6、苗期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徒長。徒長主要因苗床溫度過高、氨肥偏多、濕度過大、光照不足、秧苗密度過大等因素引起。因此,應及時通風,增加光照,降低溫度,及時間苗、分苗,控制澆水。也可用200毫克/升的矮壯素或30毫克/升的多效唑進行噴施。

(2)苗期病害。番茄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等。主要癥狀是病苗基部近地面處開始呈水漬狀,患病部分收縮變細如線狀而引起倒苗,發病時往往秧苗成片倒下,葉片仍為綠色,溫度過高時病苗及附近土面產生明顯的白色棉毛狀菌絲。防治幼苗病害應以預防為主,如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選用無病苗地或進行苗地消毒等;還可以適量稀播、及時間苗分苗;及時通風透氣,控制澆水,降低苗床溫度,保持床土干燥。藥劑防治可用80%代森鋅700~800倍液、百菌清800倍液、波爾多液150~200倍液、60%多菌靈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每隔7~10天噴藥1次。苗期主要蟲害有蚜蟲、粉虱、斜紋夜蛾幼蟲、螻蛄、小地老虎、送蟀等,也應及時防治。



編輯:石慧芳

[原創]番茄的春季育苗技術

圖文簡介

春季育苗可以適當提早播種,延長生長期,將開花結果盛期安排在適宜的生長季節,避開番茄發病的高峰季節,以提高產量,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