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期的確定會極大地影響櫻桃的果實色澤、硬度和含糖量等質量指標。櫻桃果實在成熟過程中由于葉綠素降解和花青素的積累,引起色澤的變化,而果肉的綠原酸和單寧的含量等物質含量的變化被認為是影響果實香氣和澀味的主要原因。這些果實呈現(xiàn)出的的重要的生理化學和形態(tài)的變化包括色澤、硬度以及糖含量的變化,色澤和糖是主要的成熟度指標。必須根據(jù)這些指標的變化來確定合理的采收期。生產實踐證明,過早采收不但影響口感品質,還會影響果實的大小,在櫻桃生長發(fā)育階段的最后2周,果實重量可能增加30%左右。采收過晚,則會影響果實的貯藏期。
果實的色澤可根據(jù)不同品種的色澤特性制定相應的色度指標,同時制定本地合理的折光糖(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指標和硬度指標,然后依據(jù)果實用途來確定合理的采收期。用色度計可測定色澤變化程度,在田間可用用櫻桃色度圖譜板。可用折光儀來測定折光糖含量。
可靠的采收標準我國櫻桃主產區(qū)目前均沒有可操作的采收標準,果農為趕市場,普遍存在早采現(xiàn)象,因此生產的櫻桃在色澤、大小及風味上與國外同品種有很大差距。如國產拉賓斯平均單果重9.0~1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13.0%,果皮色澤為紅色;而智利產拉賓斯果實縱橫徑3.0~ 3.5×2.5~3.0厘米,平均單果重15. 0 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0%,果肉硬,果皮紫黑色。
櫻桃果實嬌嫩,不耐機械碰撞,主要靠人工采摘。采摘時要輕采輕放,用拇指和中指握住果梗,食指按住果梗基部,輕輕上掀,就可采下。采收時果實必須帶果梗,不帶果梗的果實極易腐爛變質。對未充分成熟果實,有時果梗未形成完全離層,要特別注意,必要時,可用疏果剪采摘。采收用的籃筐,必須墊襯柔軟的海綿等材料。
櫻桃果實采后必須進行嚴格分級,才能進入市場。大批量的櫻桃必須經過嚴格的機械分選,使同一規(guī)格包裝的櫻桃在大小、色澤、風味方面一致,才便于進人高檔市場,以致國際市場,實現(xiàn)優(yōu)質優(yōu)價。但目前我國櫻桃種植是以家庭為單位,規(guī)模小、產量低,仍采用傳統(tǒng)的采后處理模式,櫻桃采后由人工挑揀爛果后直接裝箱運到市場。每年因沒有先進的采后處理技術和設備造成果實腐爛、相互擠壓損失占總產量的25% ~30%,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這種局面若不迅速改變,必然要影響到廣大果農的生產積極性。
櫻桃早熟品種和中熟品種不耐貯藏,應及時銷售處理,計劃較長期貯藏的櫻桃應選擇中晚熟,硬度大,含糖量高的品種,如先鋒、拉賓斯、雷尼,烏克蘭系列的奇好、勝利、友誼等。準備貯藏的櫻桃應在果實成熟度8成時采收,采收過早,果個小,顏色差,風味淡,品質差,商品率低;采收過晚,果肉變軟,貯藏后容易腐爛。如果計劃加工制糖水罐頭時,要比鮮食的早采;要是計劃制酒、制醬的可以適當晚采。
編輯:王大偉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張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