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氣炎熱,是兒童細菌感染性皮膚病的高發期,膿皰瘡就是其中之一。兒童患上膿皰瘡后,瘙癢難耐,會忍不住抓撓,結果把膿皰抓破,導致淺黃色膿液滲出,讓家長心疼不已。那么,什么是膿皰瘡?為什么兒童在夏季容易患上膿皰瘡?如何預防膿皰瘡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5月2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明發商業廣場,來自安醫一附院的專家為居民免費義診。(葛傳紅/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皮膚科醫生劉勵在接受華龍網采訪時介紹,膿皰瘡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皮膚病,俗稱“黃水瘡”。患者發病時會出現紅色斑點、膿皰等,膿皰破潰后會流黃色滲液,由于滲液中含有大量細菌,因此會通過直接接觸或自身接種傳播蔓延至患者全身,而且速度很快。

為什么兒童在夏季容易患上膿皰瘡呢?山西省兒童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楊小英在接受《山西晚報》采訪時指出,兒童皮膚防御功能不健全,夏季被蚊蟲叮咬后又喜歡用臟手搔抓皮膚,容易引起繼發感染。同時,很多兒童愛吃甜食,這也是一個主要誘因,因為對于過敏體質的人來說,如果其體內血糖含量超過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引發某些不利于身體健康的情況,如促使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化膿性細菌生長繁殖,引發痱子、疔瘡、膿皰瘡等疾病。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皮膚性病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時巖提醒,如果家長發現兒童頭面部,如眼周、口角、鼻孔周圍或四肢有類似皮膚糜爛、滲液、結痂等癥狀,而且迅速向周圍播散,應警惕膿皰瘡。

兒童患上膿皰瘡后,最好及時到醫院就診。河北新聞網介紹,一般來說,較大水皰、膿皰可用無菌針頭挑破,同時應盡量避免皰液污染正常皮膚,還可外用康復新液、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等;瘙癢明顯時應給予抗組胺藥口服治療;皮損廣泛、伴發熱或淋巴結炎時應給予抗生素口服治療,必要時應住院治療。

那么,家長如何幫助兒童預防膿皰瘡呢?新華網提醒,應保持兒童皮膚清潔衛生,每次洗澡后注意擦干頸部、耳后和腋下等皺褶部位,讓兒童皮膚既干凈又相對干燥;兒童衣服、枕頭、床單、毛巾、手帕及玩具等接觸物品要定期消毒;兒童在夏季要勤洗澡、剪指甲;避免抓傷皮膚等。(楊超凡)

本文由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皮膚性病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時巖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的擅長領域為重癥痤瘡、皮膚淀粉樣變、結節性紅斑、DLE、激素依賴性皮炎、硬皮病、皮膚黑變病、扁平疣、尖銳濕疣等。

愛吃糖也是主要誘因?兒童夏季應警惕患上膿皰瘡

圖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