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蚤,俗稱“紅蟲”,干物質中含蛋白質60.4%,脂肪21.8%、多糖1.1%,灰分16.7%,大量的維生素A和鈣質等,是稚鱉喜歡的開口餌料。
人工培養水蚤可以用土池或水泥池,面積10~100平方米,水深50~80厘米。培養前用生石灰清池,以殺死水蚤敵害(水蜈蚣、松藻蟲、蝌蚪、魚和蝦等),待藥效消失后即可納水、納入的水必須經過80目的篩絹網過濾,以消除敵害生物、一次進水不宜過多,待水中微藻繁殖達到一定濃度時再逐步增加。納水后施放發酵的畜禽糞便,施肥量為每立方米2千克左右,同時放入水蚤種,每立方米30~40克。一般每周追施有機肥1次,每次每立方米水體用量約為0.5千克。經過1周后水蚤便會大量繁殖起來,再經過1周,就可以采收。采收方法是在投喂餌料后等水蚤大量浮游于表層,用100~120目的篩絹制成的手抄網或錐網在水中反復拖撈,每隔1~2天撈取一次,每次撈20%~30%。一般每立方米水體每天可生產水蚤約800克。
在培養過程中,應經常注意有無帶冬卵的個體、幼體多不多,如帶冬卵的個體多,或幼體數量少,表明繁殖力低。引起繁殖力低的原因有很多,如食料不足、水溫太高、水質變壞、衰老的個體太多等,可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處理。如發現培養池內有絲狀綠藻或團藻,應設法清除,或藥物清池后重新培養。作為接種用的種蚤最好專池培養,以保證接種時有足夠數量的生長良好的健壯蚤種。
編輯:王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