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株繁殖
多用于容易發(fā)生根蘗的青膚櫻和中國櫻桃。方法是利用樹冠下面的根蘗于早春堆土,翌春扒開土堆,截取帶根的蘗苗進行栽植或作為自根砧苗。
大葉型草櫻桃的根頸周圍易產(chǎn)生大量根蘗苗,生產(chǎn)中常通過分株繁殖將其作為櫻桃砧木利用。
在春、夏季將根際周圍長出的根蘗苗,培30厘米左右厚的土,使其生根,秋后或第二年春發(fā)芽前把生根的萌蘗從植株上分離,集中定植或栽到苗圃地培養(yǎng),以后供嫁接櫻桃品種。
二.壓條繁殖
生產(chǎn)中櫻桃砧木苗壓條繁殖的方法主要有直立壓條和水平壓條兩種。
首先,要挑選1年生、株高1米以上,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yōu)良品種砧木苗作繁育母株。
1.直立壓條。秋季或早春將櫻桃砧木苗定植在繁育圃中。定植時首先按1.0~1.5米的行距挖深30厘米左右的溝,再按50~60厘米的株距將砧木苗栽入溝內(nèi),其根頸要低于地面。砧苗萌芽前留5~6個芽剪截,待芽萌發(fā)新梢長到20厘米左右時,進行第一次培土,厚約10厘米,新梢長至40厘米時再培一次土10厘米。每次培土后均應(yīng)追肥,灌水。以后加強綜合管理,并根據(jù)情況適當培土。秋季落葉后,即可扒土,進行分株。
2.水平壓條。這是目前櫻桃砧木苗繁殖應(yīng)用較多的一種方法。早春先按行距1米,開深0.5米、寬為0.2米的溝,施足底肥,回填0.3米,踏實,再選好作母株的砧木苗,剪留基部飽滿芽約0.6~0.7高。然后按0.6~0.7米株距順溝斜栽于溝內(nèi),砧木苗與地面夾角為30°左右,株距大致與苗高相同或略大于株高,栽后踏實并澆足底水。苗木成活后,側(cè)芽萌發(fā),將砧苗水平壓到溝底,用小枝固定,當新梢長到5~10厘米時。每隔15厘米左右留1條。其余的抹去、當新梢長到20厘米左右時抹去基部10厘米以下葉片,培第一次土,以后隨新梢生長,看情況培土2~3次,為促進苗木生長,于6月上、中旬結(jié)合培土施尿素20千克/667平米。苗木長勢好的,可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圃內(nèi)芽接品種。長勢差的可在9月份嫁接品種。秋季起苗時,分段截成獨立的自根砧成苗或芽苗。
三.扦插繁殖
1.常規(guī)扦插繁殖
建立扦插圃。要選擇在排灌設(shè)備齊全,土質(zhì)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上建扦插圃。前一年封凍前,每667平米施入4000~5000千克的優(yōu)質(zhì)有機肥,加25千克的硫酸亞鐵,深翻,整平。修成畦面寬90厘米的苗畦。
結(jié)合栽培品種的冬季修剪,剪下一年生枝,在貯藏窖內(nèi)以濕砂貯藏。春季大地化凍后,剪截長15~20厘米的插條即可進行露地扦插,一般采用斜插于苗畦內(nèi)。插時第一芽與地面平,其上覆土3~5厘米,成活率可達90%以上,當秋季即可作為自根苗定植。如果剪砧木枝條扦插,如采取易于發(fā)根的青膚櫻進行扦插繁殖,在秋季嫁接栽培品種,則成為品種芽苗,可移出苗圃進行栽植,也可就地在培養(yǎng)一年,成為常規(guī)嫁接苗,第二年秋后出圃。
2.倒插催根后扦插繁殖
利用嫁接苗春季剪砧剪下的砧木枝條或萌蘗條做插穗。先進行倒插催根,生根后再栽植。在砧木發(fā)芽前1個月進行倒插催根,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開始。過早,溫度低,催根困難,栽植后長時間不發(fā)芽;過晚,砧木芽已經(jīng)萌發(fā),難催出根來。
開始將插條剪成長20厘米左右的枝段,上端在芽上1.0厘米處平剪,下端在上剪口芽對側(cè)剪成馬蹄形斜口。按枝段的粗細、長短分級,每50根一捆并使下剪口在同一平面上,將下剪口放在濃度為50~100毫克/升的ABT-2號生根粉溶液中浸泡4~6小時后扦插。
在向陽地建陽畦,畦寬1米左右,深30~50厘米。長度看插條多少來定。畦底鋪6~8厘米厚經(jīng)過1000倍高錳酸鉀溶液消毒的細沙,將處理后的插條直立倒放在畦內(nèi)沙層上,下剪口向上,并排在同一平面上。然后用細沙灌縫,澆透水,使沙與插條密接,插條周圍與陽畦壁要有10厘米左右的沙層,插條上再鋪6~8厘米厚的細沙,沙要噴透水。在覆蓋塑料拱棚,拱棚膜頂距離細沙面20~30厘米即可。夜晚在棚膜上加蓋草簾保溫,白天揭起草簾,提高溫度在25℃左右。2周后,剪口處即有愈傷組織出現(xiàn),第3周可全部產(chǎn)生愈傷組織。第4周插條長出1.0~1.5厘米長的新根即可栽植。催根期間畦內(nèi)要保持含水量在60%~70%間為宜,干燥時要及時噴水。
先在扦插圃的畦面內(nèi)挖距離30厘米左右、深15~20厘米左右的栽植溝,將生根后的插條用50%多菌靈或70%代森錳鋅1500倍液蘸根,然后栽入畦面的溝內(nèi),株距20厘米,插條露出地面1~2個芽。注意不要碰斷已形成的白色幼根。澆透水后覆蓋地膜,正對插條頂端開孔露出插條,再用土覆孔,避免膜底產(chǎn)生水汽灼傷芽體。幼苗不耐旱,前期要多澆水,以利成活。新梢高15厘米和30厘米時個追一次肥,每667平米追30千克復(fù)合肥或果樹專用肥,施肥后澆水。秋后嫁接栽培品種。
3.分段芽接扦插
秋季先選一定粗度的生長健壯的砧木枝條,嫁接選定的栽培品種。具體時間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初,氣溫在21℃時最好,各地應(yīng)根據(jù)當?shù)貧鉁厍闆r掌握。在選好的砧木枝條距地面10厘米左右嫁接第1個栽培品種芽,培養(yǎng)作為留圃苗,然后每隔20厘米嫁接一個芽。直到頂部直徑0.5厘米處。砧木嫁接過細可以嫁接成活,但開春扦插成活率低,長勢弱。嫁接方法用帶木質(zhì)部的嵌芽接,嫁接口用塑料薄膜綁緊,不露芽體,下年春季扦插時再解綁。
落葉后,在留圃苗的芽的上方1厘米處剪下砧木枝條,同時在最上面的芽上留1厘米剪截。這樣,成為帶栽培品種接芽的砧木芽條。
將剪下的芽條按長度分級,用波美5°石硫合劑浸泡5分鐘。有果窖或窯洞的可放在其內(nèi)部的濕砂中,如無此條件,可在背陰處挖1米寬,60~80厘米深的貯藏溝,長度依芽條數(shù)量來定。溝底要平,鋪5厘米厚的濕潤細沙,將芽條豎立散放于溝中。芽條過長,可傾斜擺放,上端要齊平,不露出地面。芽條周圍填充濕潤的細沙,在其上面再覆蓋5~10厘米厚的濕潤細沙。進入嚴冬后,適當加蓋土封蓋溝頂。要經(jīng)常檢查調(diào)整溫度和濕度,不能貯藏過深和覆蓋過厚,避免春季因溫度、濕度過高而使芽條霉爛。
3月上旬取出貯藏的芽條,在每個接芽上1厘米處剪截,剪口呈平茬。將每段下端剪成斜茬。解綁后將接芽未成活的枝段剔出。注意摳去插條接芽附近的砧木芽,防治插后萌發(fā)。以后節(jié)省抹芽用工。按插條的長度分級,每50根捆成一捆,下端平齊。
催芽方法同于上述的倒插催根扦插。
有條件的可用電熱毯催根。在陰涼通風(fēng)處,將地面整平,按電熱毯平面大小鋪5厘米厚的干鋸末,四周用磚壘起30厘米高的圍墻,在鋸末上鋪塑料薄膜再鋪上電熱毯,在電熱毯上再覆蓋長寬都大于電熱毯的塑料薄膜,然后鋪上3厘米厚的濕潤細沙。將成捆的插條下端在50~100毫克/升的ABT2號生根粉溶液中浸泡5~10秒后,豎立擺放在上面,使下端插入沙中。捆間和四周填滿濕沙。上端露出接芽,以防止受熱提前萌發(fā)。用噴壺噴適量的水后,就可開始通電升溫。在插床上不同位置插幾個溫度計。在插條下端溫度要控制在25~28℃范圍內(nèi)。有條件的可配置控溫儀。扦插后要經(jīng)常經(jīng)常溫度和濕度,根頸需要,經(jīng)常噴水。這樣,插條下端溫度較高有利于發(fā)根,上端較冷可控制接芽萌發(fā)。一般半月左右即可生根。20天左右新根可長到1厘米以上。插條生根后,可栽植到扦插畦內(nèi)。加強管理,秋后為成苗。
編輯:王大偉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nóng)科院生物技術(shù)研究中心研究員張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