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產業的迅速發展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而牧草飼料是肉牛養殖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發展草業生產,相對于糧食作物來說,牧草更能夠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牧草提供的有效養分也更多。牧草的另一大優勢是其屬于純天然的飼料,營養多樣化,其價值也非常豐富,轉化率也較高。因而草產品的市場化是種草養肉牛快速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自然環境條件、氣候和土壤都適合牧草的生長,然而我國的種草養肉牛處于起步階段,牧草產業的商品化程度較低。所以,通常使用的栽培牧草大多都是從國外進口,如紫花苜蓿、燕麥草。我國野生的牧草資源豐富,其中飼用價值較高的牧草也不在少數。而目前市售產品種類較少,應用比較廣泛的主要有紫花苜蓿、羊草等。部分農作物秸稈飼料正逐步進入市場流通,標志著我國的草產品正在邁向市場化。
目前,國內市場已開發的牧草產品有草粉、草顆粒、草塊、草餅、草捆、葉塊、葉粒和濃縮葉蛋白等。
牧草產品在國際、國內均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是主要出口國;日本、韓國、臺灣和東南亞地區是主要進口國,其中,紫花苜蓿是生產量和銷售量最大的牧草產品,在美國已成為僅次于小麥、玉米和水稻的第四大農作物,年產值達數十億美元,被譽為“現金作物”。美國出口的牧草產品主要包括苜蓿、貓尾草、燕麥、蘇丹草、狗牙根、多年生黑麥草和葦狀羊茅等。
現就肉牛生產常用的牧草產品簡介如下。
(1)紫花苜蓿。紫花苜蓿,原名紫苜蓿,又名苜蓿,薔微目、豆科、苜蓿屬多年生草本,根粗壯,深入土層,根莖發達。莖直立、叢生以至平臥,四棱形,無毛或微被柔毛,枝葉茂盛。世界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狀態。生于田邊、 路旁、曠野、草原、河岸及溝谷等地。是世界各國廣泛種植的牧草。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從農藝作物分類,苜蓿分為紫花種、黃花種和雜花種三大系統。其中紫花苜蓿是苜蓿屬中的主要栽培品種,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以陜西、甘肅、山西、新疆栽培面積最大,是中國首著的主要產區。
紫花苜蓿莖葉柔嫩鮮美,適宜于青飼、青貯、調制青干草、加工草粉等。紫花苜蓿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類黃酮素、類胡蘿卜素、酚型酸等植物特有的營養素。其飼喂動物營養獨特,功能顯赫。
苜蓿草產品很多,諸如苜蓿葉粉、苜蓿草粉、苜蓿顆粒、苜蓿裹包青貯、苜蓿干草等市售產品較多,不同產品的營養含量和市場價格差異很大。由鮮嫩苜蓿葉制作的苜蓿葉粉,多用人類食品或藥品的原材料;苜蓿草制成的草粉,多為精飼料原料。苜蓿草粉的質量取決于苜蓿莖與葉的組成比例。收貯條件較好的風干苜蓿葉中含粗蛋白質25.5%±2.6%,粗纖維14.3%±2.5%。按國際飼料分類原則屬于蛋白質飼料。但風干苜蓿莖中粗纖維含量高達41.3%±1.8%,粗蛋白質僅含10.4%±0.9%,又屬于粗飼料。
苜蓿在不同物候期收獲加工對苜蓿草產品營養成分含量的影響不同。現蕾期、初花期與盛花期苜蓿草粉的粗蛋白質含量分別為20.0%、18.2% 和16.9%;而粗纖維含量分別為26.1%、26.5% 和28.1%。經過人工干燥的盛花期收刈的完整苜蓿草粉中含有賴氨酸0.74%~0.78%;苜蓿葉中的鈣、磷含量分別比莖中鈣、磷含量約高出150%和50%,隨著生育期有下降的趨勢。苜蓿草粉中含有豐富的鐵,硒的含量較高,高出一般畜禽需要量的5~10倍,是一種較好的鐵源與硒源。但含銅、鋅、錳則都在畜禽需要量的范圍內。苜蓿草粉的營養成分直接受其原料的莖葉比和生長期2個主要因素的制約,因而在購置苜蓿草產品時,要細心觀察苜蓿的生長期及莖葉的干物質比例。苜蓿草產品的質量以初花期為最佳,盛花期次之,盛蕾期又次之,結莢期最差。
飼養肉牛,建議選用苜蓿干草或裹包青貯,并以收獲加工的物候期以及成品的莖葉比例確定質量和價格。
(2)紅豆草。紅豆草系豆科驢豆屬多年生草本。又名驢喜豆、驢豆。是古老的栽培牧草作物之一。近年來成為流通較為廣泛的牧草產品。紅豆草被譽為“牧草皇后”,這一方面因其產量高,也與其營養價值高有關。初花期至盛花期干草的水分、粗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粗灰分、無氮浸出物、鈣和磷含量分別為12%~13%、16.25%~15.35%、1.98%~2.02%、30.5%~32.1%、8.93%~9.28%、41.25%~42.97%、2.08%~2.21%和0.24%~0.28%。種子粗蛋白質含量33.11%、粗脂肪4.33%、粗纖維含量僅7.88%、無氮浸出物達到46.7%、鈣和磷分別為2.63%和0.32%。紅豆草莖稈中空柔嫩,葉量豐富,各類家畜都喜歡采食,可用于青飼、青貯、放牧、曬制青干草,加工草粉、配合飼料等,因其含有單寧,可沉淀在瘤胃中形成大量泡沫性的可溶性蛋白質,故在肉牛青飼、放牧時不易發生膨脹。因此,紅豆草產品是肉牛的上等粗飼料。
(3)小冠花。小冠花是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在我國已有70多年應用歷史。
廣泛種植于我國的華北、華東、華中、西北等地。小冠花抗逆性強,草層密集,產草量高,小冠花除青飼和調制干草產品外,還可加工成草粉產品,做混合及配合飼料成分,作各種畜禽補充飼料利用。小冠花莖葉繁茂柔嫩,營養物質含量高而全面,青草和干草的營養價值以及對于反芻家畜的消化率都與紫花苜蓿相當。
(4)普那菊苣。普那菊苣是一種富含礦物質、消化率極高的多年生飼草。普那菊苣適口性極好,是牛、羊、豬、鵝、魚等各種家畜首選的采食對象,葉量多且莖葉柔軟,葉片有白色乳汁,除含有動物生長所需的蛋白質(粗蛋白質含量為10%~32%)和碳水化合物外,鉀、硫、鈣、鋅和鈉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超過其他牧草。用來飼喂肉牛,可明顯提高肉牛的生產性能。根據美國西弗吉尼亞畜牧研究機構的報告,用普那菊苣育肥的羔羊和肉牛,其體重的增長速度明顯超過普通飼草。放牧利用時,最佳的輪牧周期為25~30天,留茬高度以3~5厘米為宜。幼畜最初進入放牧地,高度應達到10~12厘米。土壤濕度過大時放牧,易傷害根部。普那菊苣多用于青飼,還可與無芒雀麥、紫花苜蓿等草產品混合青貯,以備冬、春飼喂肉牛。應在葉片長達30里米時開始收割,此時牧草的營養最為豐富,適口性也最好。要盡量防止抽薹。在肉牛場,它應作為一種特殊的日糧。
(5)羊草。羊草又名堿草,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羊草葉量多、營養豐富、適口性好,花期前粗蛋白質含量一般占干物質的11%以上,分蘗期高達18.53%,且礦物質、胡蘿卜素含量豐富。每千克干物質中含胡蘿卜素49.50~85.87毫克。羊草調制成干草后,粗蛋白質含量仍能保持在10%左右,且氣味芳香、適口性好、耐貯藏。羊草產量高,增產潛力大,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一般每公頃產干草3000~7500千克,是目前我國養牛業應用比較廣泛的商品草之一。
禾本科牧草不脫葉,其品質取決于收獲期及加工過程和貯存條件。肉眼鑒別主要是觀察其外觀。綠黃色(接近綠色)為上等,顏色偏白則證明風吹日曬時間較長,品質偏差。
(6)燕麥草。燕麥又名鈴鐺麥。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和西北的高寒地區。近年來,隨著人工草地的建立,燕麥開始在牧區大量種植,發展很快,已成為枯草季節的重要飼料來源。在華北地區也種植燕麥作為青飼料和青貯原料。近年來,一些飼草企業大量種植燕麥草,在出穗后至乳熟前期收割,調制成干草,打捆以后出口國外或供應給養殖企業,效益很好。
燕麥屬于一年生禾本科燕麥屬植物,分為有皮燕麥(如普通燕麥)和裸燕麥(莜麥)兩類。燕麥主要用于飼料和飼草,也大量用于制作燕麥片。燕麥草營養價值高,干物質采食量大,適口性好。干草蛋白含量可在6%~10%,最高可達14%~15%,NDF消化率可達45%~55%,干物質消化率可達75%以上。且過瘤胃蛋白含量高,適合飼喂不同生長階段的牛。同時,燕麥草與苜蓿有很好的營養互補性,苜蓿草與燕麥草在瘤胃中的降解恰好能夠產生某些粗纖維分解菌生長所需要的異丁酸、戊酸以及小肽和氨基酸,這些物質能極大刺激粗纖維分解菌的活性,從而增進牛對纖維性物質的消化率,并改善瘤胃環境的生理參數(如支鏈脂肪酸、瘤胃氨態氮等)。品種是影響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高產品種可以提高干草產量20%以上,而且莖葉比也不同,產量越高,葉量越豐富,其干草產量和品質均高。
(7)黑麥草。黑麥草,禾本科、黑麥草屬植物,黑麥草是重要的栽培牧草和綠肥作物。其中多年生黑麥草和多花黑麥草是具有經濟價值的栽培牧草。黑麥草莖葉干物質中含粗蛋白質13.7%,粗脂肪3.8%,粗灰分14.8%,草質好,柔嫩多汁,適口性好,各種家畜均喜采食。適宜青飼、調制干草或青貯,亦可放牧。是飼養肉牛的優質飼草,調制干草或青貯在盛花期刈割。
(8)皇竹草和象草。皇竹草,又稱糧竹草、王草、皇竹、巨象草、甘蔗草,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直立叢生,具有較強的分蘗能力,單株每年可分蘗80~90株,堪稱草中之皇帝。因其葉長莖高、稈型如小斑竹,故名稱皇竹草。皇竹草由象草和美洲狼尾草雜交選育而成,屬四碳植物,是一種新型高效經濟作物。皇竹草葉量較多,葉質柔軟,莖葉表面剛毛少,脆嫩多汁,適口性和飼料利用率都比象草高。皇竹草的粗蛋白質比象草高9.3%~23.9%,隨施肥水平增高,植株含游離氮增加,兩種牧草的粗蛋白質含量的差異相對不大。皇竹草、象草植株各莖段的含糖量不同,皇竹草的平均錘度為5.2,比象草高8.3%,說明其可溶性糖含量較高,這對提高家畜的適口性有良好作用。皇竹草營養成分含量高,不同生長階段,粗蛋白質含量差別大。生長1個月高50厘米時粗蛋白質含量10.8%,而生長3個月高150厘米時含租蛋白質只有5.9%。
象草,禾本科、黍族多年生叢生大型草本作物。象草為優良飼料,在我國引種栽培也較普遍,因此變異性較大,總體來說,象草柔軟多汁,適口性很好,牛的利用率高,可調制成干草或青貯產品。象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蛋白質含量和消化率均較高。象草是我國南方建立牧草產品的一種優良牧草。
(9)蘇丹草、高丹草。蘇丹草是禾本科高梁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蘇丹草的收獲期應考慮到它的產草量,營養價值和再生能力。從飼料的產量和品質考慮,宜在抽穗及盛花期收割蘇丹草。若與豆科作物混播時,則應在豆科草現蕾時收割,收割過晚,往往第二茬只留下蘇丹草,使豆科草易失去再生能力。在氣候寒冷,生長季節較短的地區,第一茬收割不宜過晚,否則二茬草的產量很低。如調制干草,最好在抽穗前收割,過遲可食性降低;作青貯的蘇丹草,在乳熟期收割為宜。蘇丹草作為夏季利用的青飼料飼用價值很高,飼喂奶牛可維持高額產奶量,也可飼喂其他家畜。蘇丹草的莖葉比玉米、高粱柔軟,易于曬制干草。蘇丹草再生力強,第一茬適于刈割鮮喂或曬制干草,第二茬以后,再生草進行放牧。蘇丹草的莖葉產量高,含糖量豐富,可與高梁雜交,雜交后植株高大,鮮草產量高。在旱作區栽培,用來調制青貯飼料,飼用價值超過玉米青貯飼料。
高丹草是根據雜種優勢原理,用高粱和蘇丹草雜交而成,由第三屆全國牧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新牧草。 高丹草綜合了高粱莖粗、葉寬和蘇丹草分蘗力、再生力強的優點,雜種優勢非常明顯。高丹草粗蛋白質、粗脂肪含量占鮮重百分比分別為2.49%和0.6%,高丹草營養價值高,干物質中粗蛋白質含量占13.2%,體外消化率77%,難以消化的木質素比普通品種低40%~60%。是牛、羊良好的粗飼料。可以用來青飼或青貯,也可以調制成干草,是肉牛冬春季節較好的粗飼料。其莖稈、葉光滑柔軟纖細,容易消化。味甜,適口性好,營養豐富,含糖量、能量較高,生產中可用于高質量青草、干草生產,也可青貯、加工草粉,均能被利用,特別是用它飼喂肉牛,可降低飼料成本,達到節支增收的效果。
(10)農作物秸稈飼料。我國農區秸稈資源豐富,部分農作物秸稈可以作為肉牛粗飼料利用。在市場經濟下,近年來可飼用化農作物秸稈成為商品,廣泛流通于種植農戶與肉牛養殖場(戶)之間。秸稈是由大量的有機物和少量的礦物質及水構成,其有機物的主要成分為碳水化合物。此外,還有少量的粗蛋白質和粗脂肪,但品質較差。碳水化合物由纖維性物質和可溶性物質構成,前者包括半纖維素、纖維素和木質素等,一般用細胞壁成分(CWC)表示。秸稈中的纖維性物質用粗纖維表示,可溶性糖類用無氮浸出物示,礦物質用粗灰分表示。秸稈中很少含有維生素。
秸稈多處于值物成熟后階段,這時植物細胞木質化的程度高,一般在31%~45%。秸稈的主要成分是纖維,主要集中于細胞壁,細胞壁含量占70%以上,由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組成;酸性洗滌纖維由纖維素和木質素組成。纖維素、半纖維素可在牛、羊的瘤胃中被纖維分解菌酸解,生成揮發性脂肪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被牛、羊吸收作為能源利用。瘤胃中細菌不能分解木質素。秸稈中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秸稈的消化率受到影響。秸稈成熟得越老,木質化程度越高,秸桿的消化性越差。
秸稈的成分決定其營養價值和消化率。不同秸稈的成分和消化率是不同的,同一秸稈的不同部位也有所不同,甚至差別很大。一般來說,禾本科秸稈粗纖維的消化率比豆科秸稈高;豆科秸稈的粗蛋白,比禾本科秸稈高,但粗蛋白質的品質較差;葉的消化率高而莖的消化率低。比如,玉米秸各部位的干物質消化率莖為53.8%,葉為56.7%,芯為55.8%,苞葉為66.5%,全株為56.6%。
秸稈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很低,一般為3%~6%,只能滿足維持需要的65%左右。成熟階段的植物,其營養已轉移到其子實中,莖稈中有效營養成分很低,所以蛋白質含量也很低。一般豆科為8.9%~9.6%,禾本科為4.2%~6.3%,豆科比禾本科稍好,但總的來看,可消化蛋白質都很低。一般秸稈的消化率都很低,如干物質消化率稻草為40%~50%,小麥秸為45%~50%。
秸稈飼料相對營養價值低,但市場價格也較低,不失為肉牛粗飼料的補充,在購買時應詳細了解其收獲期與加工調制過程。如糯玉米,收獲期較早,莖稈青綠,用及時加工的塑膜包裹,肉牛的消化利用率較高,可與普通青草相媲美。花生莖葉也可視為秸稈中之上品。及時收獲的玉米秸稈也可作為較好的飼草。
秸稈飼料體積大,在市場流通中便于交易與運輸,應用了多種加工與包裝技術。諸如秸稈壓塊飼料、秸稈打捆飼料,秸稈塑膜包裹等多種產品形式。其品質和飼用價值取決于作物的種類、收獲期以及加工貯存工藝和過程。
編輯:馬宇飛
審核專家:陽曲縣畜牧局中級獸醫師 劉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