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牧草,建立人工草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大量優質的飼草。適時刈割的牧草可以青飼,也可曬制干草或制作青貯,以備冬春飼料缺乏時利用。禾本科牧草適宜的刈割期是抽穗期到開花期,而豆科牧草則是現蕾期到盛花期。刈割次數過少會降低飼草質量及再生草的產量;過多則會導致牧草總干物質產量降低。留茬高度因牧草種類和品種不同而異,豆科牧革中,從根莖萌發新枝的苜蓿等,留茬4~5厘米,而從莖枝腋芽上萌發新枝的百脈根、柱花草、大翼豆等,留茬高為20~30厘米;禾本科牧草中的上繁草如貓尾草、非洲狗尾草等。留茬6~10厘米,象草、雜交狼尾草等高稈牧草可高至20~30厘米,而下繁草如草地早熟禾留茬可低至4~5厘米。
編輯:馬宇飛
審核專家:陽曲縣畜牧局中級獸醫師 劉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