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雖起源與長江以南,但自有史以來,已傳至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北方就有水稻種植。當時水稻栽培已由黃河流域逐漸向東北擴展。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和呼倫貝爾市。北起黑龍江南抵遼東半島,東至烏蘇里江,西至內蒙古,橫跨19.7個經度,地區面積約145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黑土層深厚肥沃,規模化生產便利。東北地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大陸性較強,雨熱同步,日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這種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造就了稻米的高產優質。經過多年的發展,東北稻區已成為世界最大的以種植早、中熟粳稻生產區。在北方粳型優質水稻區劃為以下三區。
1.東北平原半濕潤一熟單季早梗優質水稻區
該區又可劃分為3個亞區:北部黑龍江松嫩三江平原優質水稻亞區;中部吉林松遼平原優質水稻亞區;南部遼寧遼河及東南沿海平原優質水稻亞區。
2.華北平原半濕潤一年兩熟單季中粳、中秈優質水稻區
該區史可劃分為3個亞區:華北北部平原一熟單季中梗優區水稻亞區;華北中部平原、丘陵一熟單季中秈、 中梗優質水稻亞區:華北南部平原一年兩熟早、晚茬中粳優質水稻亞區。
3.西北高原盆地干旱一熟單季早粳優質水稻區
該區又可劃分為2個亞區:新疆盆地一熟單季早粳優質水稻亞區;甘寧陜晉蒙高原一熟單季早梗優質水稻亞區。
編輯:王晶
審核專家:長春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金玄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