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子的選用

在常溫下,貯種時間越長,條件越差、發芽能力降低越快。因此, 最好用頭年收獲的種子。常溫下水稻種子壽命只有2年。含水率13%以下,儲藏溫度在0℃以下,可以延長種子壽命,但種子的成本會大大提高。因此,常規稻一般不用隔年種子。只有生產技術復雜,種子成本高的雜交稻種,才用陳種。

2.種子量

每公頃需要的種子量,移栽密度30cm×13.3cm時需40kg左右;移裁密度30cm×20cm時需30kg左右;移栽密度30 cm×26.7cm時需20kg左右。

3.發芽試驗

水稻種子處理前必須做發芽試驗,以防因稻種發芽率低,而影響出苗率。

4.曬種

浸種前在陽光下曬2~3天,保證催芽時,出芽齊,出芽快。

5.選種

選種指的是浸種前,在水中選除癟粒的工作。一般水稻種子利用米粒中的營養可以生長到2.5~3葉,因此,2.5~3葉期叫離孔期。如果用清水選種,就能選出空秕子,而沒有成熟好的半成粒就選不出來。用這樣的種子育苗時,沒有成熟好的種子因營養不足,稻苗長不到2.5葉就處于離乳期,使其生長緩慢。到插秧時沒有成熟好的種于長出的苗比完全成熟的稻苗少0.5~1.0個葉,在苗床上往往不能發生分蘗,而且出穗也晚3~5天。如果用這樣的秧苗插秧,比完全成熟的種子長山的稻苗減產6.0%左右。所以選種時,水的相對比重應達到1.13(25kg水中,溶化6kg鹽時,相對密度在1.13左右)。在這樣的鹽水中選種就可以把成熟差的稻粒全部選出來,為出齊苗、育好苗打下基礎。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鹽水選種后一定要用清水洗2次,不然種子因為鹽害不能出芽。

6.浸種

浸種時稻種重量和水的重量一般按1:1.2的比例做準備,浸種后的水應高出稻種10cm以上。浸種時間對稻種的出芽有很大的影響,浸種時間短容易發生出芽不整齊現象,浸種時間過長又容易壞種。浸種的時間長短根據浸種時水的溫度確定,把每天浸種的水溫加起來達到100℃(如浸種的水溫為15℃時,應浸7天)時,完成浸種才可以催芽。浸完種后,如因氣溫低或育苗地濕度大不得不延長播種期時,稻種不應繼續浸下去,把浸好的種子催芽后,在0~10℃的溫度下,攤開10cm厚保管,既不能使其受凍,也不讓其長芽。到播種時,如果稻種過干,就用清水泡半天再播種。

7.消毒

催芽前的種子進行消毒是防止水稻苗期病害的最主要方法。按照消毒藥的種類不同可分為浸種消毒、拌種消毒和包衣消毒,因此應根據消毒藥的要求進行消毒?,F在農村普遍使用的消毒藥以浸種消毒為多,這種藥的特點是種子和藥放到一起,一浸到底,很省事。但浸種過程中,應每天把種子上下翻動一次,否則消毒水的上下藥量不均,上半部的稻種因藥量少,造成消毒效果差。



編輯:王晶

審核專家:長春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金玄吉

[原創]水稻育苗前的種子處理技巧

圖文簡介

水稻播種之前,水稻種子的處理工作直接關系到水稻后期的生長。因此為了水稻可以更好的出苗、生長,農民朋友一定要重視水稻種子的處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