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肥料三要素的氮、磷、鉀在水稻上的施用,尤其施氮量一般都只能依據大面積生產經驗結合相關田間試驗結果來確定。但隨著生產的發展,用精準的方法確定施肥量成為必然趨勢。水稻施肥量的確定需要考慮以下因素:一是水稻要達到一定的產量水平所必需從土壤中吸收的某種養分的數量;二是土壤供應養分的能力;三是肥料中某種養分的有效含量;四是肥料施入土壤后的利用率。在我國水稻優質高產栽培中,被普遍采用的一種方法是目標產量配方法,這種方法能實現水稻與土壤之間養分供應平衡。它的計算公式是:某種養分的施肥量=(水稻目標產量需肥量-土壤供肥量)/(土壤養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目標產量配方法涉及的參數較多,但在實際生產中有些因素的求取較復雜和困難。譬如土壤供肥量與前作的種類、耗肥量和施肥量以及土壤的種類、耕作管理技術等多方面的因素有關,它可由不施該養分時水稻吸收的養分量來推算。我國當季化肥的利用大致范圍:氮肥為35%~40%,磷肥為15%~20%,鉀肥為40%~50%。總的施肥原則是:水稻生產的前期促進生長,多施氮肥、磷肥。鉀肥的施用量占整個生長時期鉀肥需要量的50%左右。水稻生長的中期施穗肥氮肥占總量的20%,鉀肥占總量的50%。水稻生長后期適當補施粒肥,但控制氮肥的用量。
編輯:王晶
審核專家:長春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金玄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