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害特點 水稻分蘗期受害出現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現枯孕穗和白穗;灌漿期、乳熟期受害,出現半枯穗和蟲傷株,秕粒增多,遇刮大風易倒折。二化螟為害造成的枯心苗、幼蟲先群集在葉鞘內側蛀食為害,葉鞘外面出現水渣狀黃斑,后葉鞘枯黃,葉片也漸死,稱為枯梢期。幼蟲蛀入稻莖后劍葉尖端變黃,嚴重的心葉枯黃而死,受害莖上有蛀孔,孔外蟲糞很少,莖內蟲糞多,黃色,稻稈易折斷。別于大螟和三化螟為害造成的枯心苗。
2.防治方法
①農業防治。合理安排冬作物,晚熟小麥、大麥、油菜、留種綠肥要注意安排在蟲源少的晚稻田中,可減少越冬的基數。對稻草中含蟲多的要及早處理,也可把基部10~15厘米先切除燒毀。灌水殺蛹,即在二化螟初蛹期采用烤田、擱田或灌淺水,以降低化蛹的部位。進入化蛹高峰期時,突然灌深水10厘米以上,經3~4天,大部分老熟幼蟲和蛹會被灌死。
②選育、種植耐水稻螟蟲的品種,適時用藥防治。采取狠治一代,挑治2代,巧治3代。第一代以打枯鞘團為主,第二代挑治遲熟早稻、單季雜交稻、中稻。第三代主防雜交雙季稻和早裁連作晚稻田的螟蟲。在早、晚稻分蘗期或晚稻孕穗、抽穗期螟卵孵化高峰后5~7天,枯鞘叢率5%~8%或早稻每畝有中心為害株100株或叢害率1%~1.5%或晚稻為害團高于100個時,每畝應馬上用80%殺蟲單粉劑35~40克或25%殺蟲雙水劑200~250毫升,或50%殺螟松乳油50~100毫升,或90%晶體敵百蟲100~2008對水75~-100千克噴霧,或噴酒1.8%農家樂乳劑(阿維菌素B1)3000~4000倍液,或42%特力克乳油2000倍液。也可選用5%銳勁特膠懸劑30毫升或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對水50~75千克噴霧或對水200~250千克潑澆,也可對水400千克進行大水量潑澆,此外還可用25%殺蟲雙水劑200~250毫升或5%殺蟲雙顆粒劑1~1.5千克拌濕潤細干土20千克制成藥土,撒施在稻背上,保持3~5里米淺水層持續了3~5天可提高防效。此外把殺蟲雙制成大粒劑,改過去常規噴霧為浸秧田,采用帶藥漂浮載體防治法能提高防效。殺蟲雙防治二化螟還可兼治大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等,對大齡幼蟲殺傷力高、施藥適期彈性大。
編輯:王晶
審核專家:長春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金玄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