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促、中控、后補施肥方法 這種施肥法重視基肥并重施分蘗肥,酌施穗肥。基肥占總肥量的50%以上,達到“前期轟得起,中期穩得住,后期健而壯”的要求。這種施肥方法主攻穗數,適當爭取粒數和粒重。
“前促”即基肥中施用速效性氮肥占施肥總量的40%~50%磷肥的全部,鉀肥用量占總量的50%,分蘗肥氮肥占總量的30%。
“中控”即施穗肥氮肥占總量的20%,鉀肥占總量的50%。
“后補”即可根據田間長勢適當補施粒肥,但施用的氮肥量不能超過10%。
(2)前后分期施肥法 是以水稻對于氮素的營養需要特點為依據提出的。所謂前期施肥是指營養生長階段的施肥,主要是底肥和分蘗肥,后期施肥是生殖生長階段的施肥,主要是穗肥。這是一種省肥、穩產、高產的施肥方法。
①前期施肥。有機肥料全部作基肥施用,也叫底肥。基肥的施用要強調“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氮、磷、仰相配合”的原則。一般磷肥作鋪肥,鉀肥一般50%作基肥,氮肥的30%~40%可采用鋪肥、全層施肥、深層施肥的方式。分蘗肥一般占總氮量的20%~30%,調整肥為5%左右。分蘗肥可在移栽后10天內進行,調整肥主要是防止分蘗肥施用不均和補救部分生長較差的地塊。
②后期施肥。適時施用穗肥。穗肥的施用要根據水稻生長發育的情況決定時間。一般北方稻區幼穗分化與基部節間伸長同時進行,此時施肥,可增加枝梗和穎花分化,但也可能會助長節間伸長過度而引起的倒伏現象,施肥時要注意。正常穗肥的施用時期以減數分裂期施用為宜。要巧施破口肥和齊穗肥,齊穗肥和破口肥要以水稻的長勢和長相來確定,一般高溫年的效果大于低溫年。
配方施肥法科學地確定有機肥與無機肥料配合和氮、磷、鉀配合的最佳用量及比例,最大限度地發揮肥料的增產作用。根據不同的品種、地塊確定不同的施用量,在北方,近幾年這種施肥法應用較名。
(3)深層施肥 在水稻上施用氮素化肥,能被水稻利用的有限,主要原因是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引起的脫氮損失。深層施肥是將按態氮肥深施于水田土壤還原層,受硝化作用影響小,以鈸離子形態被土壤膠粒所吸附,從而減少滲漏。同時由于缺乏反確化作用基質,還可以減少脫氮造成的氣體損失。因而深施比表施可以大大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4)水稻分期施肥
①大頭肥。大頭肥是一種重施分蘗肥為主的施肥體系,將總施氮量的大部分用作分蘗肥,后期一般不再施肥。 在寒冷稻作區用大頭肥對保證水稻獲得一定產量曾起到良好的作用。但當氮肥用量明顯增多后,如仍沿用這種施肥方式極易誘發倒伏和病害。特別是在低溫年份前期氮肥施用量過大,會導致生育期延遲,從而加重冷害的發生。因此,目前在水稻栽培水平高的稻區和施肥量較高的稻區一般不提倡施大頭肥。
②分蘗肥。北方稻區水稻的生育期較短,為充分利用熱量資源,促進分蘗的早生快發,強調施用足夠數量的氮肥、磷肥作基肥,并在此基礎上適當施用分蘗肥。減少分蘗肥的比例是北方地區水稻高產栽培的發展趨勢。沿用以往重施分蘗肥的方法則極易引起無效分蘗率提高、植株生育過分繁茂、葉片披垂重疊遮陰等后果,而且葉片含氮量過高,會阻礙以氮代謝為主向以碳代謝為主的轉移,有可能延長營養生長而推遲出穗期,這些都不利于生產。因此,分蘗肥的數量一般可占總施氮量的25%~35%。在嚴重缺磷的土壤上或容易發生稻縮苗的田塊,追施質量高的磷肥(如磷酸二銨或三料磷肥)有顯著效果。在缺鉀的水田,分蘗期每畝施用氧化鉀或硫酸鉀5~75千克,也有較好的作用。關于分蘗肥的施用日期,一般早栽的可在移栽后5~10天內進行,隨著移裁時間的推遲,分蘗肥的施用日期應相應縮短。對分蘗肥的施用不均或補苗部分生長較差的三類苗地塊,還可重點施用調整肥。調整肥不宜過大,每畝(1畝≈667平方米。全書同)平均量不宜超過5千克。
③穗肥。穗肥既能促進穎花數量的增多,又能防止穎花退化。在基肥和蘗肥比較充足的前提下,穗肥不宜在穗分化始期施用,因為此時施肥雖然能增加枝梗和穎花數,但也能助長基部節間和上部葉片的伸長,使群體過大,惡化光照條件,引起倒伏和病害的發生。對于大穗型品種,還會因穎花分化過多,導致結實率較低。劍葉抽出時正是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基部節間和葉片伸長趨于穩定,即使氮素濃度較高,也不會造成株型惡化。因此,穗肥在抽穗前15~18天施用較為適宜。施肥量不宜超過總施氮量的5%~8%,如果水稻長勢過于繁茂或有稻瘟病發生的癥狀,則不宜施用穗肥。
④粒肥。粒肥有延緩出穗后葉面積下降和提高葉片光合作的能力,有增強根系活力、增加灌漿物質、減少批粒、增加粒重的作用。但粒肥施用不會導致貪青晚熟。因此,粒肥的施用一般在安全抽穗期前抽穗或生長后期有早衰、脫穗現象時才能施用。粒肥應在齊德期至齊德后10天內施用,施肥量應根據水稻長勢和葉色濃度來確定,一般土壤肥力高,前期施肥充足,水稻長勢良好的稻田不宜追施粒肥。
編輯:王晶
審核專家:長春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金玄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