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具有完整的外亮,能緩和稻米吸濕,對蟲霉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在保管過程中,稻谷有較高的儲藏穩定性。正常儲藏條件下,稻谷的生活力第一年很強,呼吸旺盛,一年以后,則逐漸成弱,變化較小,儲藏穩定性相應增高。故存放一年以后,稻谷儲藏性即比較穩定。
水稻種子水分含量的多少是直接關系到稻種在貯藏期內的質量安全。據試驗證明,種子水分降低到6%左右,溫度在0℃左右,可以長期貯藏而不影響發芽率。水分為13%的稻種可安全度過高溫夏季。水分超過14%的稻種,到翌年6月份發芽率會有下降,到9月份則降至40%以下,而水分為12%以下的稻種,可保存3年,發芽率仍有80%以上。
稻谷的儲藏具有三種明顯的特性:容易陳化,不耐高溫;容易發熱、霉變、生芽;容易黃變。因此,稻谷保管的原則是“干燥、低溫、密閉”。按照這個原則保管稻谷,能夠實現安全儲藏,較長期地保持稻谷品質和新鮮度。
基層糧庫普遍采用的是常規儲藏方法,這種方法是在稻谷入庫到出庫的整個儲藏期間采取以下六項主要措施:
1.控制稻谷水分。稻谷的安全水分標準,根據種類、季節和氣候條件確定。粳稻可高些,晚稻可高些,早中稻可低些,氣溫低可高些,氣溫高可低些,冬季較復季可高些,北方較南方可高些(南方的安全水分標準不高于13.5%)。籽粒飽滿,雜質少無蟲害及芽粒,安全程度高;反之,安全程度低。種用稻谷的渡夏水分,低于所定標準1%左右,對生活力保持才有把握。
稻谷的安全水分界限標準是:30℃左右:水分界限為早秈13%以下,中、晚秈13.5%以下;10℃左右:水分界限為早秈15%左右,中、晚秈15.5%左右;5℃左右:水分界限為早秈16%以下,中、晚秈16.5%左右。
2.清除稻谷雜質 通常把稻谷中的雜質含量降低到0.5%以下,就可提高稻谷的儲藏穩定性。
3.稻谷分類儲藏 入庫的稻谷要做到分類儲藏,即要按品種、好次、新陳、干濕、有蟲無蟲分開堆放,分倉儲藏。
4.稻谷通風降溫 稻谷入庫后要及時通風降溫,縮小糧溫與外溫或糧溫與倉溫的溫差,防止結露。根據經驗,采用離心式通風機、通風地槽、通風竹籠與存氣箱等通風設施在9~10月、11~12月和1~2月分3個階段,利用夜間冷涼的空氣,間歇性地進行機械通風,可以使糧溫從33~35℃分階段依次降低到25℃左右、15℃左右和10℃以下,從而能有效防止稻谷發熱、結露,霉變、生芽,確保安全儲藏。
5.防治稻谷害蟲 稻谷入庫后, 特別是早、中稻入庫后,容易感染儲糧害蟲,遭受害蟲嚴重為害,造成較大的損失。通常多采用防護劑或熏蒸劑進行防治。
6.密閉稻谷糧堆 完成通風降溫與防治害蟲工作后,在冬末春初氣溫回升以前糧溫最低時,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壓蓋糧面密閉儲藏,以保持稻谷堆處于低溫(15℃)或準低溫(20℃)的狀態,減少蟲霉為害,保持品質,確保安全儲藏。常用密閉糧堆的方法有三種:全倉密閉、塑料薄膜蓋頂密閉、草木灰或干河沙壓蓋密閉。
編輯:王晶
審核專家:長春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金玄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