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癥狀識別。稻瘟病又名稻熱病、火燒瘟、叩頭瘟,真菌性病害,可種子帶菌。根據病害發生的時期和為害部位不同,稻瘟病可分為:苗瘟、葉瘟(普通型、急性型、白點型、褐點型)、節瘟(葉枕瘟)、穗頸瘟、枝梗瘟、谷粒瘟。最主要的是葉瘟和穗頸瘟。葉瘟典型病斑為牛眼狀,初為鐵銹紅色,后期中間枯白;穗頸瘟是水稻穗頸部受到病原菌侵染,變成鼠灰色或黑褐色死亡,造成白穗或秕谷。

2.防治措施  稻瘟病的防治宜采取抗性品種、農業和耕作措施與化學防治相結合。

①農業防治。選用適合當地的抗病品種,注意品種合理配搭與適期更替;加強對病菌小種及品種抗性變化動態監測。加強測報,及時噴藥防治。

②化學藥劑防治。稻瘟病應根據不同發病時期采用不同的方法,選擇不同的藥劑及時、準確地用藥進行防治。帶菌種子的藥劑處理:用70%抗菌素402液劑2000倍液浸種,或用45%撲霉靈3000倍液浸種,或用40%多福粉500倍液浸種,均浸48小時后撈出催芽、播種。早、晚稻秧床作“面藥”。每畝用4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40克,先用少量水將藥粉調成濃漿,然后對水40千克均勻澆潑在秧床上。

防治苗、葉瘟:在發病初期用藥,本田從分蘗期開始,如發現發病中心或葉片上有急性病斑或有發病中心的稻田,即應打藥防治。每畝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00克,或用40%異稻瘟凈乳油150~200毫升,或30%稻瘟靈乳油120~150毫升,或用60%防霉寶可濕性粉劑60克,均對水50~60千克細霧均勻噴霧。

防治穗頸瘟:著重在抽穗期進行預防保護,破口期和齊穗期是防治適期。或當孕穗末期葉病率在2%上、劍葉發病率在1%以上,或周圍田塊已發生葉瘟的感病品種田和施氮過多、生長嫩綠的稻田、往年發病較重的田塊用藥2~3次,間隔期為10天左右。每畝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00克,或用40%稻瘟靈乳油(粉劑) 100毫升,或75%豐登可濕性粉劑每畝30克,或40%富士1號畝用100克,均對水60~70千克細霧均勻噴霧。

注意事項:三環唑屬于預防性殺菌劑,對預防水稻稻瘟病有特效,治療效果較差,-般應在病害發生前使用,特別是防治穗頸瘟,一定要在破口初期使用;宜用霧均勻噴于稻株上部。



編輯:王晶

審核專家:長春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金玄吉

[原創]北方水稻灌漿結實期稻瘟病的防治

圖文簡介

稻瘟病又名稻熱病、火燒瘟、叩頭瘟,真菌性病害,可種子帶菌。根據病害發生的時期和為害部位不同,稻瘟病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枝梗瘟、谷粒瘟。稻瘟病的防治宜采取抗性品種、農業和耕作措施與化學防治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