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態特征。大青棵是指植株較大,生育期遲,一般不能正常結實的一類雜株。大青棵多出現在雜交稻田中,在雜交稻成熟時稻株依然青綠、挺立。
大青棵生長繁茂,與周圍的雜交稻爭肥、爭光,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而本身又不能正常結實成熟,故對雜交稻影響較大。各地的試驗研究表明,1%的大青棵可使每畝產量降低11千克左右。
2.發生原因。大青棵主要來源于雜交稻制種田,隔離不嚴,不育系接受了粳稻品種的花粉,產生遠源雜交的后代。也有一些對光周期反應最感的晚秈品種,甚至個別早中秈品種,同樣會使不育系后代產生大青棵。
農民在有限的耕地上,既種秈稻,又種粳稻,還要種一些糯稻,之間只擱一條田埂,秈粳糯之間花粉相遇,互相傳粉,難于避免相互雜交。用這種田塊的稻谷作為下一年的種子,必然會出現大青棵現象。
3.防治措施。制種田隔離區要認真規劃實施,以布局與田塊隔離相結合,注意集中連片制種,并在大范圍內控制種植與父本花期相近的常規品種,不種粳稻。制種田的隔離距離要求200厘米左右。也可利用崗地、河流、湖泊等地作地形隔離;做好去雜去劣工作。去雜去劣要結合各項農事活動隨時進行。最好是在孕穗期,去除植株高大、生長繁茂、莖稈粗壯、生育期顯著較遲的稻株,改善雜交稻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結實率和粒重,彌補因缺株而減產的損失。
編輯:王晶
審核專家:長春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金玄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