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金藻大量繁殖時,向水中分泌細胞毒素、溶血毒素和魚毒素等多種毒素,可使魚類和水生動物中毒死亡。養殖魚類中鰱、鳙最為敏感,其次是草魚、魴、鯉、鯽和梭魚等。
三毛金藻為廣鹽性藻類,最適含鹽量為0.3%~0.5%。水溫在-2℃時,仍可生長,并能對魚類產生危害,30℃以上生長不正常,但在高鹽度(含鹽3%)的水中,即使高溫也能很好地生長。三毛金藻最適生長的pH為8.0~9.0,當pH 6.5時仍能生存。因此,凡堿度高、鹽度高、透明度大、有機質含量少且缺磷的池塘,在冬、春低溫季節三毛金藻易大量繁殖。三毛金藻怕陽光,故表層水中比0.4米以下水域中的三毛金藻要少得多。
當水中有大量三毛金藻時水呈棕褐色,透明度大于50厘米,水中的含氧量多在8~12毫克,總氨量小于0.25毫克/升。
三毛金藻中毒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只是夏季水溫高,水中藍藻、綠藻大量繁殖,可抑制三毛金藻的生長,因此很少發生罷了。冬季和早春水溫較低,其他藻類繁殖緩慢,而三毛金藻能耐低溫,所以易形成優勢種群,造成危害。
三毛金藻的毒素被陽離子激活后,在pH9.0時毒性最強,pH7.5以下毒性迅速降低,當pH6.0時,毒性消失。但在數天之內毒性的變化是可逆的,所以三毛金藻中毒一般發生在偏堿性的水中。
三毛金藻的毒素引起魚類中毒是一種麻痹性中毒。初期魚類焦躁不安,呼吸頻率加快,游動急促,方向不定;經過短時間后就漸平靜下來,反應遲鈍,鰓分泌大量黏液,鰭基部充血,魚體后部顏色變淺,呼吸緩慢,向池塘的背風淺水處集中,排列無規則,受到驚擾能較快速地游到深水處,不久又返回池邊;隨著中毒時間的延長,魚布滿魚池的四角及淺水池邊,大都頭朝岸邊,排列整齊,在水面下靜止不動,也不浮頭,受到驚擾也毫無反應,自胸鰭以后的魚體麻痹、僵直,尾鰭、背鰭均不能擺動,只有胸鰭尚能緩慢活動,但魚體不能前進,呼吸極為困難而微弱,鰓蓋、眼眶周圍、下頜及體表充血,但也有體表不充血的,最后失去平衡而死。有的魚死后鰓蓋張開。魚的死亡時間隨水溫升高而縮短。
防治措施:①在冬季和早春保持池水適當的肥度是預防三毛金藻中毒的最好方法。若越冬前期透明度較大,可適當補施些硫酸銨、過磷酸鈣等化肥,使總氨穩定在0.25~1毫克/升。②全池潑灑0.3%的黏士泥漿水吸附毒素,中毒魚類可恢復正常。③使用克藻靈殺滅藻類,然后用增氧底保凈吸附水中的毒素。④先抽出30~50厘米池水,加人其他池塘老水(含藻種較多),并追施水質調節劑,用量5畝/袋。
編輯:馬宇飛
審核專家:山西農業大學講師 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