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5年3月31日,壹基金聯合救災項目組工作人員在帳篷學校通過游戲的方式對帳篷學校的兒童普及災后衛生健康知識,并通過游戲互動舒緩兒童在災后可能會有的心理壓力。(杜冰/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在很多人眼中,小孩總是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好像從來都不會有真正的煩惱,更不會抑郁。但事實上,小孩也有可能得抑郁癥。如果孩子突然出現興趣下降、容易發脾氣等癥狀,家長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只是任性而已,應當充分警惕孩子是否患上了抑郁癥。那么,為什么連“愁”字都不會寫的小孩也可能得抑郁癥呢?孩子出現了這種情況,家長該如何應對?

首先,小孩的確有可能患上抑郁癥,且兒童抑郁癥具有更強的隱匿性。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兒科主任崔永華在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介紹,孩子越小,抑郁癥的診斷越困難,因為他們的癥狀跟成年人差別很大,很難被家長察覺。兒童的抑郁癥一般有外向型和內向型兩種表現形式,前者是以扔東西、發脾氣、煩躁不安等為主的“不安定狀態”,讓人難以和“抑郁”聯系在一起;而后者則表現為不愛與人交流、獨自發呆,很容易被家長忽略,讓其以為孩子是在鬧情緒而已。對于3~5歲的學齡前兒童,患上抑郁癥時還會出現不明原因的胃痛、頭痛和疲勞感,極度依附于母親,害怕與其分離或遭到遺棄。6~8歲的兒童則更易被激惹、發怒、謾罵,不善于向成人表述自己內心的痛苦。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孩子這么小就患上抑郁癥呢?據《大連日報》報道,大連市第七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黃勁松表示,家庭因素是導致兒童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感情不和、對孩子過度干涉和保護、過度控制等均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時,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孩子的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些性格內向、孤僻、不善交流的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往往會受到抑郁情緒的困擾;另外,一些突如其來的生活事件,如與熟悉環境的分離、與親人和朋友的分離、遭受挫折等等也容易讓孩子產生焦慮不安、心情低落等情緒反應。

對此,家長該如何應對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心理科主治醫師王敏建在接受華龍網采訪時介紹說,家長應關注孩子的個人行為并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尤其是在孩子出現情緒低落、自我評價低、興趣下降、容易發脾氣、反應變慢、說話減少、睡眠不好、幻聽甚至有自殺的念頭或自傷行為的時候。當孩子出現情緒低落等問題導致不能正常學習和生活,且持續時間超過2周時,則需要到專科醫院心理門診進行診治。(陸海軍)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原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目前的領域為健康養生類、臨床醫學類、心理醫學類。

誰說少年不識愁滋味?三歲兒童也可能患上抑郁癥

圖文簡介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2015年3月31日,壹基金聯合救災項目組工作人員在帳篷學校通過游戲的方式對帳篷學校的兒童普及災后衛生健康知識,并通過游戲互動舒緩兒童在災后可能會有的心理壓力。(杜冰/人民圖片)(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