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主要危害花和果實,引起花腐和果腐,也可以危害葉和枝。發病初期,先在花柱和花冠上出現斑點,以后延伸至萼片和花柄,花器漸變成褐色,直至干枯,后期病部形成一層灰褐色粉狀物。從落花后10天幼果開始發病,果面上形成淺褐色圓形小斑點,逐漸擴大為黑褐色病斑,幼果不軟腐;成熟果發病,初期在果面產生淺褐色小斑點,迅速擴大,引起全果軟腐。病果少數脫落,大部分腐爛失水,干縮成褐色僵果懸掛在樹上。嫩葉受害后變褐色萎蔫,枝條受害一般由病花柄、葉柄蔓延到枝條發病,病斑發生潰瘍,灰褐色,邊緣綠紫褐色,初期易流膠。病斑繞枝條腐爛1周后,枝條枯死。
侵染規律:該病是一種真茵病害,一般在僵果和枝條的病部組織上越冬,春季借助風雨和昆蟲進行傳播,由氣孔、皮孔、傷口處侵入。花期遇陰雨天氣,容易產生花腐;果實成熟期多雨,發病嚴重。晚秋季節容易在枝條上發生潰瘍。自開花到成熟期間都能發病。
防治方法:果實采收后,徹底清潔果園,將落葉、落果和樹上殘留的病果深埋或燒毀,同時剪除病枝及時燒掉。合理修剪,使樹冠具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發芽前噴1次3~5度石硫合劑;生長季每隔10~15天噴1次藥,共噴4~6次,藥劑可用70%代森錳鋅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600~800倍液,均可有效防治櫻桃褐腐病。
編輯:王大偉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