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心理健康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其中,創傷后應激障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那么,什么是創傷后應激障礙?什么情況下人們會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又如何防治這種疾病呢?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在遭受異乎尋常的威脅性或災難性事件以后,一些人會出現或長期伴有精神疾患,這種精神疾患被稱為創傷后應激障礙(英文簡稱為PTSD)。現有研究表明PTSD受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影響,但并不清楚其病因和發病機制。據中國江蘇網報道,PTSD一般在精神創傷性事件發生后數天至6個月內發病,病程至少持續1個月以上,可長達數月或數年,個別甚至達數十年之久。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3月1日,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宋家珍在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心理輔導。
(牛路/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那么,什么情況下會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江蘇省人民醫院心理科醫生王昊飛在接受中國江蘇網采訪時表示,經歷地震、火災、車禍,或者目睹暴力、恐怖行為等,都可能造成PTSD。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心理脆弱的人,如遭遇離婚、失戀、失業都可能是“創傷性”的。通常情況下,患有PTSD患者的腦海、夢中會反復涌現與創傷有關的情境,甚至感覺創傷性事件再次發生。有的患者長期極力回避與創傷經歷有關的事,拒絕參加相關活動。有的病患由于長期失眠,服用鎮靜催眠藥而導致攻擊性行為、自傷或自殺等,這些行為往往都是患者心理行為失調的表現。
面對創傷后應激障礙,心理治療尤為重要。據《山西晚報》報道,對于應激創傷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治愈方法:
1.家人要多陪在傷者身邊,讓患者生活規律一些,并有策略地引導其接受現實,并告訴他,他不是唯一受傷的,也不是受傷害最嚴重的,讓他不要有被遺棄的感覺。
2.幫助傷者理性規劃未來。此時不要講大道理,患者往往聽不進去,要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辦法。
3.不要想著一次心理輔導就沒問題了,得反復、多次地給患者輔導。
4.當患者情緒趨于平靜后,可以適當給他推薦一些勵志的人物視頻或者書籍,讓他樹立信心,開始新生活。
此外,據《揚子晚報》報道,藥物治療對于緩解患者的癥狀、加強心理治療的效果是肯定的,目前首選治療藥物為SSRIs(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其中,舍曲林、艾司西酞普蘭等具有較好的療效。(裴迎儒)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領域:健康養生類、臨床醫學類、心理醫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