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好后備母豬的選育。該環節一般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仔豬斷奶時選育,挑選的標準為必須來自母豬產仔較多的窩中,符合品種的外形標準,生長發育好,體重較大,皮毛光亮,沒有遺傳缺陷,如瞎乳頭、副乳頭等;有效乳頭數根據品種特點在6或7對以上。第二階段,120日齡選育,符合品種的外形標準,生長發育好,沒有遺傳缺陷,母豬外陰部、公豬睪丸發育良好。體質健康,四肢粗壯,結實有力。第三階段,180日齡選育,按照育種標準進行選育,體形外貌符合品種(品系)特征和種用要求,身體各部分發育良好,軀體前、中、后3個部分連接自然,結構勻稱,皮膚有彈性,被毛光澤度好,柔軟且有韌性;四肢結實,運動平衡,外生殖器發育正常。該階段的選留數量可比最終留種數量多15%~20%。第四階段,配種前選育,后備種豬在初配前進行一次挑選。 選留體況適中,發情周期規律,發情癥狀明顯,性器官發育良好的后備母豬。
2.后備豬的營養管理。后備豬階段是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要保證供給充足的營養,除能量和優質蛋白質以外,尤其要注意維生素和礦物元素的供給,體重達90千克以前,采取自由采食,以促進其盡快生長,為保持種用體況,防止脂肪沉積過多,影響繁殖性能,體重達90千克后,采取適當的限飼飼養方式,控制能量的供給。限飼飼養,一是飼料能量不變的情況下,限制飼喂量(85~90%),二是降低飼料糧中能量濃度,飼喂量不變,使配種前母豬的背膘厚達到18~23毫米,配種前15~20天自由采食,促進排卵,提高窩產仔數。
3.加強后備豬的飼養管理。保持圈舍良好的通風、適宜的溫度(以18℃~20℃為宜),加強管理,調教出良好的生活規律,逐漸養成良好的排便、睡覺、進食和飲水習慣。及時清除糞、尿及其他污物,保持圈舍清潔。加強后備種豬運動,鍛煉體質,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發育,保證勻稱結實的體形,防止過肥和肢蹄病,增強體質,促進性活動能力的加強。飼料和飲水要清潔、新鮮、禁止飼喂發霉、腐敗、變質,有毒的飼料,不用或少用菜、棉餅。后備豬分群時要按日齡、體重和強弱合理分群飼養,日齡、體重差別不能過大。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少每圈內的飼養頭數。定期免疫、驅蟲、保證豬群健康。
編輯:柳曉林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焦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