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豬種起源、體形特點和生產性能,按自然地理上的分布,將我國地方豬種劃分六大類型,即華北型、華南型、江海型、西南型、華中型、高原型。

1.華北型。該類型豬全身被毛多為黑色,偶爾在尾端、四肢末端以及鼻端有白斑。嘴長,面直,頭紋多為縱行,耳大下垂,體大較長,體質結實,皮厚有皺褶,被毛密,鬃毛長密發達。耐粗放飼養,抗寒能力強;繁殖力高,一般產仔12頭以上,母性好;生長慢,肉質鮮嫩、紅潤,肌內脂肪含量高,味香濃。主要分布于淮河、秦嶺以北。代表豬種有:東北民豬、八眉豬、黃淮海黑豬、漢江黑豬和沂蒙黑豬等。

2.華南型。該類型豬毛色多為黑白相間,頭、臀多為黑色。嘴短,面凹,耳小豎立或向兩側平伸,頭紋橫行。體軀短矮寬圓,腹大下垂,腿臀較豐圓,皮薄毛稀,體質疏松。性成熟早,3~4月齡即可發情,6月齡30千克左右即行配種,繁殖力低,每胎產仔8頭左右;早熟易肥,屠宰率較高,脂肪多,肉質細嫩。主要分布于南嶺與珠江流域以南。代表豬種有:兩廣小花豬、粵東黑豬、滇南小耳豬、海南豬和香豬等。

3.江海型。該類型豬其外形和生產產性能因類別不同差異較大,毛黑色或有少量白斑,個別為全白,頭中等大小,耳長大下垂,背腰寬、平直或捎凹陷,腹大略下垂,骨骼粗壯,皮厚而松,多有皺褶,繁殖力高,性成熱早,一般4~5月齡即有配種受胎的能力。乳頭8對以上,經產母豬一般產仔數在13頭以上,高的超過20頭以上,其中以太湖豬最為突出,平均窩產活仔數超過14頭。胴體脂肪多、瘦肉少。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游沿岸以及東南沿海地區。代表豬種有:太湖豬、姜曲海豬虹橋豬和陽新豬等。

4.西南型。該類型豬毛色全黑或黑白花,頭較大,額部有縱行毛或旋毛,頸部多有旋毛或橫行皺紋,腿較短粗。背腰寬、凹陷,腹大略有下垂、背膘較厚。性成熟較早。乳頭數平均為6~7對左右,產仔數為8~10頭。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云貴高原的大部分地區和湘、鄂的西部地區。代表豬種有:榮昌豬.內江豬、烏金豬和成華豬等。

5.華中型。該類型豬毛色以黑白花為主,頭、尾多為黑色,個別為全黑,體形與華南型相似,但體軀較華南型豬大,背腰較寬多下凹,腹大下垂。體質疏松,皮薄毛稀,嘴短面凹,耳朵中等大小,下垂,成熟較早,一般產仔10~12頭,乳頭6~7對。生長較快,肉質細嫩,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和珠江之間的廣大地區。代表豬種有:金華豬、華中兩頭烏豬、寧鄉豬、大花白豬和大圍子豬等。

6.高原型。該類型豬全身被毛多為黑色,亦有少數黑白花和紅毛,頭狹長,嘴尖長而直,犬齒發達,耳小、直立,體驅較小,結實緊湊,四肢發達,蹄小而結實,鬃粗長,被毛密多,善于奔走,行動敏捷。抗寒力強,耐粗飼,繁殖力不高,乳頭以5對居多,每胎產仔5~6頭。生長緩慢,一年可長到20~30千克;2~3年長到35~40千克,肉質鮮美多汁。主要分布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西藏、青海、甘肅和四川西部及云南地區。代表豬種有:青藏高原的藏豬、甘肅的合作豬。



編輯:柳曉林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焦福林


[原創]我國主要肉豬品種類型及特性

圖文簡介

我國地方豬種劃分六大類型,即華北型、華南型、江海型、西南型、華中型、高原型。下面一一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