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料配方。黃玉米渣100千克、小米30千克、紅小豆20千克、胡蘿卜80千克、番茄20千克、山芹菜60千克、白砂糖及復合抗老化劑適量。
(2)生產工藝流程。
(3)操作要點。
①原料選擇及處理。選用硬粒型黃玉米加工的優質玉米渣,要求無臍無雜,粒度在3.5~4.5毫米。將其在溫水中浸泡40分鐘后撈出,再將其與適量水一起在加壓蒸煮鍋內蒸煮,蒸煮條件:壓力101千帕、時間1.3~1.5小時。蒸煮至成飯狀為準。將紅小豆經風選、篩選和磁選去除各種雜質,用水淘洗2次后置于水中浸泡2~3小時后撈出,再將其與適量的水一起置于蒸煮鍋中在100℃下進行常壓蒸煮,蒸熟為止,取出稍晾即可進人下一工序。
選擇優質小米去凈麩質和雜質后,浸泡4~5小時,撈出待用。選擇橘紅色的胡蘿卜,清洗修正后再用清水清洗干凈,切成5毫米見方的小塊,置于炒鍋中加油炒制,至七成熟即可。采用長白山野生柔嫩的山芹菜,挑選除雜,取用其莖梗并清洗干凈,再用95℃水燙1.5分鐘后用冷水漂洗,將漂洗后瀝除表面大部分水分的菜莖橫切成10毫米長的小段待用。將番茄用清水清洗干凈后熱燙除去表皮,再切成7毫米大小的塊,白砂糖加熱水溶化過濾待用。
②混合配料。將浸泡好的小米,蒸熟的玉米渣、紅小豆、加工好的菜丁按原輔料配比在夾層鍋內攪拌均勻,邊攪拌邊加入復合抗老化劑(主要由大豆磷脂組成,已調好的,添加量約為0.25%)和糖液,攪勻為止。
③灌裝注液。選用質輕堅固的鋁合金易拉罐為灌裝容器,其頂蓋設有一塑料外套蓋,套蓋內側面裝有折疊式粥勺。按粥食的配比定量裝入排好米料與菜料混合物,再補注凈水,留足頂隙。
④排氣封蓋。將裝好料的罐頭在自動真空封口機上于60~66千帕真空條件下排氣封罐,之后擦凈罐身。
⑤殺菌、冷卻。將封蓋后的罐頭在殺菌鍋內進行殺菌,其殺菌公式為: (10′-40′- 10′)/120℃。殺菌結束后冷卻至稍高于室外的壓差保持在允許范圍內,以避免影響封口的致密性和造成罐頭變形。
⑥保溫檢驗與套蓋。將殺菌冷卻后的罐頭置于保溫庫內在(37±2)℃的溫度下保溫7晝夜,除正常進行抽檢其他指標外,檢驗合格者套扣塑料蓋,即為成品。
(4)成品質量指標。
①感官指標。色澤:純正的米黃色基調中均布著紅綠色果蔬塊。風味與口感:具有明顯可辨的玉米、小米風味,較突出的山芹菜特色風味,口感甜中微酸,有適口的稠厚感。組織狀態:米菜塊粒與汁液混置,有一定的流動性,長期靜置狀態下允許有一定程度的塊粒沉淀。
②理化指標。質量:每罐375克±2%,每批平均不低于375克。總固形物含量≥18%,錫(以Sn計)≤200毫克/千克,鉛(以Pb計)≤1毫克/千克,砷(以As計)≤0.5毫克/千克。
③微生物指標。無致病菌和其他微生物引起的腐敗現象。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山西農業大學教授 原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