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料配方。小米15千克、大豆30千克、白糖50千克、黃油15千克、海藻酸鈉、明膠和黃原膠共600克、淀粉酶及香蘭素適量。
(2)生產工藝流程。
(3)操作要點。
①原料處理。將大豆中的殘壞豆剔出,用水浸泡2~4小時,然后加熱去腥熟化處理15分鐘,溫度控制在97℃;將小米去沙、去渣,水洗后熱熟化10分鐘,溫度控制在95℃左右。
將熟化的米豆混合磨漿后用淀粉酶處理,然后過濾備用,控制加水量,以省去濃縮工序。穩定劑加入白糖用中60℃溫水浸泡1小時,然后加熱熬糖,使其完全融化、過濾備用。
②配料。將各種經處理的原科按順序逐步混合在一起,攪排制成混合漿料。
③高壓均質。使漿液形成較穩定的乳化狀料液。無均質機可用膠體磨代替。
④殺菌。將混合均質后的料液進行高溫瞬時殺菌,殺死病原微生物,以延長產品保質期,提高產品香味。采用列管式或板式熱交換器進行高溫殺菌,料液溫度達85℃,并保溫5分鐘。
⑤噴霧干燥。經均質滅菌的料液,在高速離心或高壓下呈微細的霧化液滴,噴入熱風干燥塔內,在與熱風接觸的瞬間逸去水分,形成干粉,并下降至塔底的錐形出粉口。噴霧干燥的進氣溫度為130℃,塔體溫度為85℃,出口溫度為80℃。
⑥包裝。噴霧干燥粉經調香過篩后,按定量裝入塑料袋或玻璃缸內即為成品。
(4)成品質量指標。
①感官指標。色澤:淺米黃色,均勻。滋味:具有米豆香味,無異味。組織狀態:干燥均勻的粉體,無硬塊及焦團塊。
②理化指標。蛋白質≥11%,脂肪酸≥12%,蔗糖≥35%,酸值≤20,膨脹率≥40%。
③衛生指標。細菌總數每100克≤300菌落形成單位,大腸菌群每100克≤90菌落形成單位,致病菌不得檢出。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山西農業大學教授 原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