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5月10日,商販正在江蘇連云港市海棠路一家農貿市場整理上柜銷售的海鮮。
(王春/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盛夏來臨,各種海鮮也被擺上餐桌,成為夏日美食盛宴中不可或缺的美味。對于很多人來說,夏季無海鮮不歡。但是,吃海鮮也得倍加留心。那么,夏天吃海鮮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哪些人不適宜吃海鮮呢?
首先需注意的是,應避免生吃海鮮,以防止寄生蟲感染?!督】祱蟆穲蟮婪Q,在自然環境中,有許多寄生蟲是以淡水魚、螺、蝦、蟹等作為中間宿主,人作為其中間宿主或終宿主。在我國常見的魚類寄生蟲有華支睪吸蟲、肺吸蟲等,華支睪吸蟲的囊蚴寄生在淡水魚體內,肺吸蟲的囊蚴常寄生在蟹體內。當生食或烹調加工的溫度和時間沒有達到殺死感染性幼蟲的條件時,可使人感染這類寄生蟲病。新華網建議,一般來說,海鮮最好是在80攝氏度以上的熱水中加熱4~5分鐘才可放心食用。
再者,如果食用已在冰箱中長期保存過的海鮮,應避免清蒸做法。據新華網介紹,海鮮如果長期放在冰箱里,含菌量會上升,蛋白質也會產生變化,產生胺類物質。因此,如果想品嘗白灼或清蒸的海鮮,就一定要選用特別新鮮的;對于在冰箱里冷凍過的海鮮,則可用煎炸的方法烹飪食用。
此外,吃海鮮時應避免喝啤酒,防止痛風發作。新華網解釋稱,因為蝦蟹等海產進入人體后,經過代謝會形成尿酸,而啤酒又會使尿酸的形成速度大大加快。尿酸過多的話,就會引起結石、痛風等病癥。因此,海鮮最好不要與啤酒同時食用。
還應注意的是,海鮮雖然美味,但并非人人適宜。《齊魯晚報》報道稱,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膽結石癥及肝炎活動期的患者,最好不吃或少吃海鮮,以免使病情加重;體質過敏的人,吃部分海鮮后容易引起惡心、嘔吐、起風疹塊;脾胃虛寒的人,應少吃或不吃海鮮,因為食用后容易引起腹痛或腹瀉。(卞怡茗)
本文由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