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7月4日,孩子們在泡沫中玩耍。(郝群英/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很多家長都不太了解“抽動癥”,以至于當孩子出現了抽動癥的癥狀時,家長還以為孩子只是調皮、搗蛋,結果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那么,到底什么是抽動癥?抽動癥有什么危害?家長又該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有抽動癥呢?
北京東城中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素梅在接受《北京晨報》采訪時介紹,抽動癥的全名為多發性抽動癥,也被稱為抽動穢語綜合征,是一種以慢性、波動性、多發性運動性抽動,伴有不自主發聲為特征的遺傳性神經精神疾病。抽動癥的病因復雜,醫學界至今沒有形成統一認識,一般認為與遺傳因素、神經遞質失衡、感染、體質、環境等諸多因素有關。
抽動癥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影響呢?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王學廉在接受《西安晚報》采訪時指出,抽動和不自主發聲等癥狀會導致患兒注意力分散,眼睛很難盯在書本上。有些患兒盡管上課時努力控制自己的癥狀,還是難以認真聽老師講課,導致學習成績較差,還可能被同伴嘲笑。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地治療,患兒可能產生自卑、社會退縮、行為不成熟、社交障礙、口吃以及品行紀律問題,嚴重影響其社會交往和人際關系。
那么,家長應該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有抽動癥呢?據中國江蘇網報道,抽動癥患兒多在4~12歲之間,而且以男孩居多。抽動癥的主要表現為頻繁眨眼、皺眉、努嘴、喉嚨中常發出怪聲、不由自主地清嗓子或干咳、扭脖子、聳肩、甩胳膊、踢腿,嚴重時甚至會抖肚子、鼓肚子等。如果孩子出現上述動作中的兩個或以上,并且持續兩個月以上,家長就要警惕孩子可能患有抽動癥,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接受檢查、治療。(張峰)
本文由南京同仁醫院小兒科副主任醫師田東林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目前的研究領域為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