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6月24日,青島西海岸新區海青鎮大蘆疃村村民徐曉艷自助測血糖。
(張進剛 段勇/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血糖監測可以反映糖友們的血糖控制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合理安排飲食等。那么,血糖監測都要注意些什么呢?
1.測空腹血糖不必刻意餓太久。據《中國醫藥報》報道,糖尿病患者空腹時間太長,血糖化驗結果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低于實際指標,容易被誤認為血糖控制得很好;第二種是有些糖尿病患者自身血糖調節極其敏感,饑餓時間一長,會立即調動體內糖原以供急需,導致血糖水平反而比平時高出許多。這兩種假象都會誤導醫生做出不正確的診斷而誤診誤治,有的可能導致病情惡化。更值得注意的是,餓得時間太長,有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低血糖現象,甚至昏厥而危及生命。
2.把握血糖監測的時間。據華龍網報道,根據人體血糖的變化規律,凌晨3時血糖值最低(一般不低于3.8mmol/L),然后血糖逐漸升高。正常人胰島素分泌正常,血糖值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島素水平較低,血糖受胰島素抵抗激素影響明顯,血糖值會逐漸升高。因此,患者一般測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8時取血,8時以后血糖值會越來越高,難以反映真實的治療效果。
3.不能只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也不能省。據《健康報》報道,餐后高血糖是指攝入食物后1~2小時內血糖高于7.8毫摩爾/升。人體餐后狀態占全天時間的2/3,餐后血糖檢測需在進食后2小時進行,但不少患者對餐后血糖的重視不夠,自測時只查空腹和早餐后血糖,到醫院就診時因為要等餐后2小時才能檢查,往往就會放棄檢查或錯過檢查時間。
此外,人民健康網補充道,以下五種情況會導致血糖監測不準確,應提高警惕。(1)檢查頭天晚上改變了飲食習慣。晚餐吃大量油膩食物、進餐時間過晚、睡前加餐過多等;晚餐主食吃的少、大量飲酒等。(2)情緒失調、睡眠缺乏。情緒緊張、焦慮、興奮等均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3)抽血前運動。早上檢測空腹血糖應在未晨練的情況下進行,也不宜長時間走路去醫院。(4)各種應激狀態。寒冷、過度疲勞、感冒、發熱、腹瀉及各種急性感染或外傷等應激情況。(5)其他情況。女性月經期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會發生變化,影響血糖波動,應盡量避開此時段檢測空腹血糖。(雷雪梅)
本文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吳晞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目前的研究領域為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垂體下丘腦疾病、性腺疾病、骨質疏松癥,擅長糖尿病宣教診治,甲狀腺疾病診治,生長發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