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操作要點
①原料選擇。選擇新鮮、飽滿、成熟度適中、無異味、無病蟲害的原料。一般采用手工采收,采收后及時加工,不能及時加工的蔬菜需要冷藏。
②選別、分級。選別的目的是選擇適宜的品種,剔除不合乎加工的原料;除去雜質。分級是為了保證產品的標準化,包括大小分級、成熟度分級和色澤分級。分級的方法包括手工分級和機械分級兩種。
③清洗、消毒。清洗的目的是去除灰塵、泥砂及雜質,去除部分微生物,去除農藥殘留。清洗的方法包括人工清洗和機械清洗,可根據原料的特點靈活選擇。為達到更好的殺菌目的,要對原料進行消毒處理,消毒可在清洗環節采用,也可在以后工序中使用。消毒劑的種類如下:
a.含氯化學物質:含氟的化學物質包括氯氣、次氯酸鈉、次氯酸鈣,要求200毫克/升以上的有效氯,以達到殺菌的目的。
b.二氧化氯:二氧化氯作為殺菌劑的特點是殺菌效果好,是氯制劑5~10倍;安全性好,本身無毒,且在消毒過程中不會產生有機氯化物;殺菌效果穩定,殺菌濃度易于控制,受環境條件如pH、溫度、有機物等影響?。粺o殘留,易清洗。使用方法是用30毫克/升的二氧化氯消毒劑浸泡10~15分鐘,即可達到消毒殺菌目的。注意胡蘿卜、洋蔥等蔬萊會消耗二氧化氯,為確保消毒效果,使用濃度應稍高。消毒時應將蔬菜逐一掰開,少攪動,以減少二氧化氯氣體溢出,增加循環使用率。
c.其他消毒劑:其他消毒劑包括臭氧(O3)、磷酸氫二鈉(Na2HPO4)和過氧化氫(H2O2)。另外,通過臭氧、氯氣、電離輻射、紫外線等化學、物理處理,以及臭氧與超聲波、過氧化氫與紫外線等協同處理,可有效控制微生物引起的腐敗變質,延長鮮切蔬菜的貨架期。
④去皮、切分、修整。根據原料的特點選擇適宜的去皮方法,并對原料進行切分和修整。去皮切分后的原料應立即進行護色處理或采用其他保鮮處理。
⑤包裝。將切分后原料瀝去明水,分選稱重后用無菌食品保鮮袋或托盤包裝,包裝方法可選擇真空或充氣包裝,然后預冷到1~5℃。
⑥金屬檢測。包裝后的每袋產品都要進行金屬檢測,對發現有金屬的產品應立即報廢。每隔30分鐘用直徑2.0毫米的標準模塊對金屬檢測器作靈敏測試。金屬檢測也同樣適合于其他加工形式。
⑦貯藏。貯藏溫度1~5℃,成品庫應定期清掃、消毒,保持清潔衛生。冷藏車輛在運輸過程中溫度控制與貯藏溫度相同。
2.質量標準 新鮮、機械損傷不超過5%,無腐爛,無病蟲害,符合該品種的顏色,符合該品種質地,不菱蔫,無凍害,符合該品種風味,無異味,無不良風味。
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