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擇高產優質品種。選擇河北省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選育的雜交谷子新品種—張雜谷10號,該品種本地春播生育期128天,需≥10℃有效積溫2800℃以上。幼苗深綠色,長勢旺,株高150厘米,穗長23.9厘米,穗重40.8克,穗粒重30.25克,出谷率74.14%,千粒重3.0克。穗呈棍棒型,松緊適中,黃谷黃米。綜合性狀表現良好,適應性強,穩產性好,抗病抗倒,熟相好。在2009年12月25日全國小米鑒評會上被評為一級優質米,且在29個參賽樣品中米色最好。在河北張家口、內蒙古赤峰市、山西忻州等地示范,表現突出,平均畝產500千克以上,最高畝產突破800千克。
(2)適期適量播種。5月6日澆底墑水,5月12日施底肥旋耕,5月小滿前1周-5月15日插種,由于播種品種經過除草劑特殊處理,發芽率30%。畝播量達到0.9千克,5月23日出苗,6月15日間定苗。由于適期播種,及早間定苗,苗期水肥充足,苗全苗壯,壯苗早發,分蘗成穗增加,為豐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合理密植。雜交谷子分蘗成穗能力強,宜稀植。多年試驗、示范、生產實踐證明:高產群體一般畝留苗1萬~1.5萬株。田間調查2014年超高產地塊行距平均29.6厘米,株距21.4厘米,畝留苗10525株,單株平均成穗4個,畝收獲穗數達到42100穗,是實現超高產的關鍵措施之一。
(4)施足底肥,重施穗肥。根據士壤供肥性能和谷子高產需要,畝底施40%氨磷鉀三元復合肥(N23-P2O5 12-K205)60千克,7月15日苗高60厘米時畝追尿素50千克,這樣保證了谷子整個生育期需肥,是豐產的基礎。
(5)穗前灌水。谷子雖然比較耐旱,但高產田塊必須在伏天澆灌一水,保證谷子抽穗、授粉、灌漿水分需求。在7月20日谷子抽穗前半個月飽澆一水,畝灌水量100立方米。
(6)及時收獲。10月1日,谷子成熟后及時收獲,避免風磨鳥啄、遇雨返青。收獲脫粒后盡快晾曬,在市場青黃不接時出售。
編輯:李敏
審核專家:山西農業大學教授 原向陽